
专项突破提升(三) 跨学科专题练 (时间:30分钟 满分:40分)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跨学科·音乐】歌曲《万疆》中写道:“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被海内外的华人尊崇为人文初祖的是( B ) A.蚩尤、黄帝 B.黄帝、炎帝 C.尧、黄帝 D.禹、舜 2.【跨学科·生物】《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其中,不仅提到多种动植物,还描述了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也有选择农作物良种的概念。这表明《诗经》( C ) A.文笔清新节奏明快 B.内容通俗易懂 C.蕴含朴素科学意识 D.韵律典雅优美 3.【跨学科·道德与法治】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商鞅变法( B ) A.得到了旧贵族势力的支持 B.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维护了旧的政治经济秩序 D.遏制了地主阶级势力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说明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4.【跨学科·语文】诗歌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变迁。如表诗歌给我们讲述的史实是( C ) A.大禹治水 B.兴修都江堰 C.开凿灵渠 D.修筑驰道 解析:根据材料“石渠南北引湘漓”可知,该水利工程沟通了湘江和漓江,对应秦始皇嬴政为统一岭南地区而开凿的灵渠,C项正确。大禹治水、兴修都江堰、修筑驰道,与“石渠南北引湘漓”不符,排除A、B、D三项。 5.【跨学科·语文】胡曾《咏史诗·乌江》中写道:“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该诗歌反映的是 ( D ) A.武王伐纣 B.春秋争霸 C.战国称雄 D.楚汉之争 解析:秦朝灭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最终,项羽被包围在垓下,兵败突围后在乌江边自刎。 6.【跨学科·美术】如图描绘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情景。该作品( D ) A.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频繁 B.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 C.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具有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 解析:根据“张骞出使西域的情景”可知,图片一方面反映出当时张骞出使西域的场景,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另一方面作为壁画,其本身也有一定的鉴赏价值。 7.【跨学科·地理】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广西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近年来,在合浦汉墓群出土的大批文物成为这一记载的有力物证。如图为合浦汉墓群出土的部分文物,据此可知( D ) A.欧亚国家传入中国的物产主要是陶瓷制品 B.合浦因海外贸易发达成为汉代最重要的商港 C.汉代海外贸易所得占国家财政收入比重很大 D.中国与欧亚一些国家在汉代有经济文化交流 解析:图中的印度六棱柱形玻璃饰品、波斯陶壶、罗马玻璃碗都是汉墓出土文物,这些器物的出土,表明中国与欧亚一些国家在汉代有经济文化交流。 8.【跨学科·音乐】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中唱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一歌曲背景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国鼎立,该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D ) A.公元208年官渡之战 B.公元220年魏国建立 C.公元221年蜀汉建立 D.公元229年吴国建立 解析:229年,三国中最后一个政权吴国建立,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9.【跨学科·语文】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句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 ( C )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析:“洛阳家家学胡乐”中的“胡乐”即少数民族音乐,洛阳之地的汉人学习少数民族音乐,能够反映民族交融。 10.【跨学科·语文】“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 B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