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7121

02 课时分层训练(二)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教师版)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2659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社会,七年级,统编,历史,初中,教师
  • cover
课时分层训练(二)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知识点一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1.下列关于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 B.原始农业最初主要是“刀耕火种” C.打制石器的出现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D.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磨制石器的出现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知识点二 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2.考古发现,河姆渡遗址中有大量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稻谷外形完整,颗粒大小接近现代的栽培稻。这可以证明河姆渡人( B ) A.懂得人工取火 B.人工栽培水稻 C.饲养多种家畜 D.使用铁制农具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河姆渡遗址中发现大量稻谷,说明河姆渡人已经掌握人工栽培水稻的技术,B项正确。人工取火、家畜饲养与水稻种植无关,排除A、C两项;铁制农具最早使用是在春秋时期,排除D项。 3.某校举办“百件文物”展览活动,如图是对文物“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的介绍。据此推测( D ) 【名称】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 【简介】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此艺术品正面用阴线雕刻出一组图案,中心为一组大小不等的同心圆,外沿刻有炽烈火焰,象征太阳。两侧刻有昂首相望的双鸟,面向太阳振翅起飞,成对称形。四周钻有六个小圆孔,上四下二,背面制作较粗糙 ①该文物出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河姆渡人已开始了家畜饲养 ③河姆渡人已经普遍种植水稻 ④河姆渡人已经懂得用象牙雕刻艺术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知识点三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4.我国远古先民已经培育出粟(俗称谷子,去壳后称小米)。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发现了距今约6 000年,种植粟的农耕文化遗存。它是( D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 000年的半坡遗址是我国黄河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半坡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粟,D符合题意。 5.西安半坡博物馆举办的“史前工场”青少年互动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回到了约6 000年前的氏族社会,在史前工场里体验了一次原始生活。下列生产活动符合史实的是( C ) A.建造木结构水井 B.制作猪纹陶钵 C.制作乐器陶埙 D.制作象牙雕刻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生活在距今约6 000年,半坡人会制造乐器,如陶埙。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属于河姆渡人的有关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 6.半坡彩陶,“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十分出色,红底黑彩,花纹简洁朴素。这可印证半坡人( C ) A.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B.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C.手工业水平较为先进 D.初步出现物品交换 解析:材料从形制、画纹、色彩等方面显示了半坡彩陶的艺术特点,体现出半坡人手工业水平较为先进,C项正确。 7.考古发现是后人解读远古历史的密码。在大汶口晚期的墓葬中,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 A ) A.出现了贫富分化 B.国家产生 C.手工业发达 D.饲养家畜 8.山东淄博赵家徐姚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该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的红烧土,即用火烧烤过的黏土,常用于建造房屋。这可印证该遗址先民( C ) A.能够饲养家畜 B.广泛使用石器 C.过着定居生活 D.从事农业生产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在该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的红烧土,即用火烧烤过的黏土,常用于建造房屋”可知,山东淄博赵家徐姚遗址先民已经懂得烧制黏土、建造房屋,这说明该遗址先民已经开始过定居生活,C项正确。 9.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D )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