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7129

06 课时分层训练(五)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教师版)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1460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时期,七年级,统编,历史,初中,教师
  • cover
课时分层训练(五)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知识点一 王室衰微 1.春秋时期,周天子分封土地,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占有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这表明春秋时期( C ) A.周王室衰微 B.诸侯争霸崛起 C.分封制瓦解 D.封建制度建立 2.《周礼》规定,天子五门,诸侯三门。但考古发掘的东周时秦国宫寝、朝廷遗址却有五门。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B ) A.诸侯争霸 B.王室衰微 C.商业发展 D.天子独尊 知识点二 诸侯争霸 3.《史记》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出现( B ) A.分封制 B.诸侯争霸 C.贵族等级 D.秦国统一 解析:题干材料说明周天子威望下降,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4.“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材料所述的是( A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解析: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故材料所述的是齐桓公。 5.春秋时期,诸侯国林立,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国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征战。对此时诸侯争霸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D ) A.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C.维护了周王的权威 D.加快了民族的交融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中原的“诸夏”在与周边少数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知识点三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6.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C ) A.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B.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 C.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 D.新政治经济秩序确立 解析: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及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有助于开垦大量的荒地。为了适应农作物灌溉的需要,各国兴修了一些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 7.春秋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如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 C ) A.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 B.春秋时期开始饲养牛 C.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D.孔子的弟子注重农业 解析:题干给出的“春秋时期”和“耕”“牛”等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得到扩大和推广。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8.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这体现了( A ) A.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B.古书上的记载都真实可信 C.铁制农具和牛耕已广泛使用 D.楚国在诸侯国中最为强盛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考古发掘与古书记载相互印证,A项正确。古书上的记载都真实可信,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铁制农具和牛耕已广泛使用,不是题干强调的重点,排除C项;楚国在诸侯国中最为强盛,从题干信息中无法得出,排除D项。 9.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势一落千丈,只能勉强作为“天下共主”而存在,实际上却是各路诸侯各自为政、割据一方。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C ) A.变法改革,富国强兵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周王室中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