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7131

07 课时分层训练(六)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教师版)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940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变革,七年级,统编,历史,初中,教师
  • cover
课时分层训练(六)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知识点一 战国七雄 1.如图是小王同学在学习战国七雄时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燕国的位置应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2.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役。下面所列举的战役中,发生于战国时期的有( D ) ①长平之战 ②牧野之战 ③阪泉之战 ④桂陵之战 ⑤马陵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④⑤ 知识点二 商鞅变法 3.秦孝公《求贤令》中写道:“昔我穆公……西霸戎翟,广地千里……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 A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秦孝公寻求变法图强的人才,由此可见,反映了商鞅变法的背景,故A正确。 4.《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出现“怨望”的原因是( D ) A.统一度量衡 B.鼓励耕织 C.建立户籍制度 D.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室贵戚怨恨的原因是商鞅变法中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奖励军功等措施触犯了贵族利益,所以D项符合题意。 知识点三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5.陆游诗中写道:“岷山导江书禹贡,江流蹴山山为动。呜呼秦守信豪杰,千年遗迹人犹诵。决江一支溉数州,至今禾黍连云种。”诗中的“秦守”是指( C ) A.管仲 B.孙武 C.李冰 D.商鞅 6.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D ) A.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都江堰 B.鱼嘴是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将岷江分成了内江和外江 C.飞沙堰是分水堤坝与宝瓶口之间长120米的滚水坝 D.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7.“春秋一霸谢幕去,战国三雄傲世立。风云际会龙虎斗,华夏进入战国期。”材料表明,战国时期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C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C.兼并战争,社会变革 D.统一中国,中央集权 8.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A ) 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 解析:根据材料“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可知,农具促进农业生产;根据材料“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可知,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新兴阶级的出现;根据材料“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可知,生产工具的进步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发展,这些都说明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A项正确。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工具改进的原因,排除C项;水利工程只是材料的一部分,无法概括材料主旨,排除D项。 9.公元前346年的新年,秦国一位老人的四个儿子回到家中,老大说他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说他因勤于耕作被免除徭役,老三说自己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老四说他因经商致富得到政府奖励。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这四个儿子中,所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D ) A.大儿子 B.二儿子 C.三儿子 D.小儿子 解析: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在秦国实行变法。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因此老人的小儿子说法不符合史实。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将材料一补充完整。 [答案] ①:铁器、牛耕的使用及推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