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7225

15 综合质量评价(一)(教师版)初中历史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15757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综合,质量,评价,教师,初中,历史
  • cover
综合质量评价(一)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某一文明古国创造的象形文字对后来腓尼基字母的影响很大,它制定的太阳历成为编制“儒略历”的蓝本。该文明古国是( A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罗马 解析:根据题干“象形文字”“太阳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故题干描述的文明古国是古埃及。 2.观察下列图示的遗迹、遗物,能证明古埃及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和数学水平的是( B ) A.太阳历 B.金字塔 C.古埃及象形文字铭文 D.古埃及墓穴中的壁画 3.该文字由苏美尔人所创,使用芦秆或木棒刻画在软泥版上,刻画出的文字符号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该文字被称为( C ) A.甲骨文 B.象形文字 C.楔形文字 D.金文 4.以下是某系列丛书的部分目录。你认为最适合第三章内容的第一手史料是( B ) 目录(部分) 前言 文明诞生于两河之滨 …… 第三章 美索不达米亚沸腾的生活 第四章 刻在泥版上的文化 A.象形文字 B.《汉谟拉比法典》 C.摩亨佐·达罗遗址 D.书籍《西亚考古史》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反映其文明的第一手史料。 5.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世界古代文明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一些图片。其学习主题应该是( A )    摩亨佐·达 乘着马拉战车的 巴比伦石狮雕塑 罗人塑像  埃及人浮雕 A.雕塑见证下的大河文明 B.文字记录下的农业文明 C.遗址挖掘出的海洋文明 D.神话传说下的商业文明 解析:材料“摩亨佐 达罗人塑像”“乘着马拉战车的埃及人浮雕”“巴比伦石狮雕塑”分别与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有关,以上文明都起源于大河流域,都属于古代大河文明。 6.准确识图是中学生需要具备的历史思维能力。如图描绘的是( B ) A.雅利安人侵入印度路线 B.古印度佛教外传路线 C.亚历山大东征路线 D.孔雀王朝对外扩张路线 7.这里的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隶。公民与非公民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二者界限分明,非公民转化为公民极为困难。这一现象出现在( C ) A.罗马帝国 B.罗马城邦 C.希腊城邦 D.罗马共和国 8.它使印度与希腊化的世界接触。希腊化的手工业制品、美术与思想,都经过印度河输入印度。在建筑上开始流行使用石头,佛像用石头来雕刻。“它”指的是( B ) A.雅利安人进入印度 B.亚历山大东征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查理曼四处征伐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亚历山大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9.随着对外征服战争的结束,罗马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政治斗争异常尖锐复杂。统治阶级内部不同政治势力从各自的立场和利益出发,设计了解决罗马社会矛盾的种种方案。最终成为平民代言人的是( B ) A.元老院 B.保民官 C.公民大会 D.庄园法庭 10.“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已经从一个局促一隅的狭隘城邦一跃成为囊括地中海沿岸广大地区的大国……形势变了,政体也要变。”促使“政体”改变的是( C ) A.亚历山大 B.凯撒 C.屋大维 D.穆罕默德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标志着罗马从共和国转变为帝国。 11.罗马大竞技场将希腊古典建筑精华的柱式和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结合。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