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8390

【人教版】第一单元第2课《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体育》教案-《体育与健康》8年级全

日期:2025-09-19 科目:体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3536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第一,单元,2课,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体育,教案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二课 《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体育》教学设计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八年级(全) 课题 第二课 《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体育》 课标要求 1.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传统体育的基本类别与特点,感受其文化内涵,符合体育与文化传承融合的课标方向。2. 鼓励学生参与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体验活动,培养对传统体育的兴趣,落实健康行为养成的课标要求。3. 通过了解传统体育与民俗、节日的关联,增强文化认同感,契合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课标理念。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的第 2 课,是文化传承与体育实践结合的重要内容。教材以 “丰富多彩” 为核心,从中华传统体育的定义、类别、特点、价值及弘扬途径展开,结合武术、舞龙、踢毽子等学生易接触的项目,搭配图片与实践任务,将抽象的文化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内容。通过学习,既能让学生认识传统体育的多样性,又能激发其参与热情,为后续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生活经验,多在节庆、运动会等场景接触过舞龙、武术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有初步认知基础,但对项目起源、文化内涵及特点的系统性理解不足。此阶段学生思维渐趋抽象,好奇且乐于参与实践活动,不过自主探究深度有限,需借助直观案例与互动任务,引导其从 “表面认知” 向 “文化理解” 过渡,同时需兼顾学生个体对不同项目的了解差异,确保活动参与度与知识吸收度。 核心素养目标 1. 体育品德:通过参与传统体育项目体验,培养尊重传统、团结协作的意识,感受 “尚武崇德”“以武会友” 的体育精神,树立积极的运动态度。2. 健康行为:掌握传统体育项目的基本动作,养成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提升身体协调性与反应能力。3. 文化传承:了解中华传统体育的类别、特点及与民俗的关联,感受其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教学重点 1. 了解中华传统体育的定义、常见类别及核心特点。2. 初步体验简单传统体育项目,感受其趣味性与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1. 理解中华传统体育 “多样性与统一性并存” 的特点。2. 将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与实际体验结合,避免仅停留在 “玩” 的层面,真正感受其文化价值。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制作包含传统体育项目图片、视频(如太极拳、舞龙、竹竿舞)的多媒体课件;准备简易传统体育器材(如自制纸龙、毽子、竹竿);设计课堂练习题库与实践活动任务卡。2. 学生准备:回顾生活中见过的传统体育项目,与家人交流相关经历;准备彩色笔、画纸,用于课堂创意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包含武术表演的短视频,视频结束后提问:“视频里的人在做什么?你了解或参与过哪些中华传统体育项目 你知道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价值,该如何弘扬和发展吗 思考回答问题 用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入本节课题,拉近传统体育与学生的距离,降低认知门槛。 探究新知 中华传统体育是什么核心概念:中华传统体育由中华民族创造,经长期传承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价值。包括武术类运动项目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项目。武术类项目:例如太极拳、南拳。其他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项目:例如舞龙、舞狮、板鞋竞速、骑马射箭。中华传统体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的作用。2.形成根源:中华传统体育源于中华民族在生产劳动、典礼祭祀、军事训练、娱乐健身等历史实践活动中,提炼出的独特身体动作,经长期发展演变而成。核心特点:形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影响因素:受社会发展程度、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三大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知识链接:中华传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