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9824

浙教版科学九上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 培优1(含解析)

日期:2025-09-17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61178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解析,培优,测试,变化,教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九上 第一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下面是浙江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仙居无骨花灯 B.绍兴黄酒 C.临海剪纸 D.东阳木雕 2. 下列食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苹果pH=3.4 B.葡萄 pH=4.5 C.荔枝pH=5.0 D.西瓜 pH=6.3 3.天平的左盘和右盘分别放着盛有等质量的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敞口烧杯,此时天平平衡,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天平会(  )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处于平衡 D.无法判断 4. 我国研制的宇航服内含有氢氧化锂(LiOH),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下列有关氢氧化锂化学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B.能与氧化铁反应 C.能与氯化钠溶液反应 D.能与碳酸钡反应 5.宾宾同学参照二歧分类法对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四种试剂制作一个物质,检索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a无色液体……21b蓝色液……甲2a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32b能使酚酞试液红……乙3a“▲”……丙3bpH小于……丁 A.甲表示硫酸铜溶液 B.乙表示氢氧化钠溶液 C.表中“▲”处应填pH大于7 D.也可以根据能否与铁反应对丙、丁分类 6.在①氧化铁 ②金属锌 ③氢氧化铜 ④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则(  ) A.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 C.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 D.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不变 8.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 A.生成沉淀的质量 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溶液的pH 9. “粽子”是中国民间传统小吃,“粽子”制作过程中要用到大米和“灰汤”。“灰汤”制取的传统方法:稻秆烧灰→加水溶解→静置沉淀→过滤取汤汁。现代也有将食用碱(纯碱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汤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稻秆烧成的灰,主要成分是 K2CO3,它属于盐类物质 B.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有机物 C.现代方法制得的“灰汤”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D.稻秆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10.某化学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在烧瓶内收集满CO2, 如图I所示,T 开K, 将注射器内的液体同时迅速注入烧瓶内,关闭K, 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观察到甲中有白 色沉淀生成,乙中无明显现象。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得烧瓶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Ⅱ所示,曲线①和曲 线②分别表示甲、乙两个烧瓶内的压强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实验可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 B.通过图Ⅱ可知,吸收大量的CO2 最好选用澄清石灰水 C.图Ⅱ中AB 段曲线上升的原因是用注射器注入液体,压缩烧瓶内的气体,压强增大 D.图Ⅱ中点C、点 E 对应的实验操作是振荡烧瓶 11.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水和硫酸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变化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表示的物质为,乙表示的物质为 B.加入b克NaOH溶液时,还有剩余 C.加入a克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 D.加入c克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呈中性 12.在甲图中,A、B、C、D表示4%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和3.65%盐酸溶液的混合物;乙图表示各溶液的温度(所有溶液的起始温度均为22℃)。由于溶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