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9844

15 第三章成果展示 勾股定理(教师版)初中数学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7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7次 大小:3984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三章,成果展示,勾股定理,教师,初中,数学
  • cover
第三章成果展示 勾股定理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它们满足(a+b)2-c2=2ab,则该三角形的形状为( B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解析:因为a,b,c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 化简(a+b)2-c2=2ab,得a2+b2=c2.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得出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2.如图是由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三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其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B ) A.16 B.25 C.144 D.169 解析:如图,在Rt△ACB中,AC=13,CB=12, 所以根据勾股定理,得AB2=AC2-BC2=132-122=25.所以AB=5. 所以EF=AB=5.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PE2+PF2=EF2=25. 3.如图,在Rt△ABC中,∠A=90°,BD平分∠ABC,交AC于点D,且AB=4,BD=5,则点D到BC的距离是( A ) A.3  B.4  C.5  D.6 解析:如图,过点D作DE⊥BC于点E. 因为在△ABD中,∠A=90°,AB=4,BD=5, 所以根据勾股定理,得AD2=BD2-AB2=52-42=9.所以AD=3. 因为BD平分∠ABC,∠A=90°,DE⊥BC, 所以AD=DE=3. 所以点D到BC的距离为3. 4.满足下列条件的△ABC,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为( D ) A.∠A=∠B-∠C B.∠A∶∠B∶∠C=1∶1∶2  C.b2=a2-c2 D.a∶b∶c=2∶3∶4 解析:A.因为∠A=∠B-∠C,∠A+∠B+∠C=180°, 所以∠B=90°.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 B.因为∠A∶∠B∶∠C=1∶1∶2,所以∠C=90°.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 C.由b2=a2-c2,得b2+c2=a2,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 D.由a∶b∶c=2∶3∶4,设a=2x,那么b=3x,c=4x,则a2+b2=13x2,c2=16x2,可得△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5.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早有记载.如图1,以直角三角形的各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再把较小的两张正方形纸片按图2的方式放置在最大的正方形内.若知道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则一定能求出( C ) 图1   图2 A.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B.最大的正方形的面积 C.较小的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 D.最大的正方形与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 6.如图,一根长25 dm的梯子AB,斜立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子底端距墙底端7 d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4 dm,那么梯子将向外滑动( B ) A.7 dm  B.8 dm C.9 dm  D.15 dm 解析:易知AB=A′B′=25 dm,OA=7 dm,∠AOB=∠A′OB′=90°. 在Rt△AO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B2=AB2-OA2=252-72=576, 所以OB=24 dm. 所以OB′=OB-BB′=24-4=20(dm). 在Rt△A′O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A′2=A′B′2-OB′2=252-202=225, 所以OA′=15 dm. 所以AA′=OA′-OA=15-7=8(dm). 所以梯子将向外滑动8 dm. 7.如图,在△ABC中,AB=AC=17,BC=16,M为BC的中点,则点M到AC的距离为( D ) A.15  B. C.9  D. 解析:如图,连接AM,过点M作ME⊥AC于点E,ME的长即为所求. 因为AB=AC,M为BC的中点,BC=16, 所以AM⊥BC,BM=MC=8. 在Rt△AMB中,由勾股定理,得AM2=AB2-BM2=172-82=225,所以AM=15. 因为S△AMC=AM·CM=AC·ME, 所以×15×8=×17·ME, 解得ME=. 所以点M到AC的距离为. 8.已知在Rt△ABC中,∠C=90°.若a+b=10,c=8,则Rt△ABC的面积为( A ) A.9 B.18 C.24 D.36 解析:因为a+b=10, 所以将其两边平方,得(a+b)2=100. 因为△ABC是∠C=90°的直角三角形, 所以a2+b2=c2=64. 所以2ab=(a+b)2-(a2+b2)=100-64=36,解得ab=18. 所以Rt△ABC的面积为ab=9. 9.如果正整数a,b,c满足等式a2+b2=c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