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A卷·知识通关练) 第一部分 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窥望(kuī) 聒噪(guā) 踱步(duó) 存恤(xù) B.怨怅(chàng) 嗔怒(chēn) 带挈(qì) 撮弄(cuō) C.恁地(nèn) 桑梓(xīn) 拙病(zhuō) 纶巾(guān) D.逞辩(chěng) 商酌(zhuó) 拜谒(yè) 发怔(zhè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众军忍气吞声,只得睡了。 B.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 C.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D.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真是汗牛充栋。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经典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C.《水浒传》生动地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D.博大精深的《红楼梦》不仅堪称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也达到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 4.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这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B.《三顾茅庐》讲述了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成就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如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C.《范进中举》是《官场现形记》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D.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人物,她虽贪图小利,但心地善良,在贾府人亡势危之时,是她搭救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我想又不上房晒东西,预备个梯子做什么? B.自己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 C.正在吵闹,又是几匹马,二报,三报到了,挤了一屋的人。 D.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 6.古诗文默写。 (1) ,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2)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是日更定矣, , ,独往湖心亭看雪。(张岱《湖心亭看雪》) (4)李商隐的《无题》中被后人赋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名句是: , 。 7.综合性学习 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每点不超过六个字)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在我们的基因里。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①_____②_____ ③_____④_____ (2)阅读下面方框内“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下列方法供参考:一、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这样就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①_____。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