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6.3 数据的表示 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 情 境 导 入 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 温故知新 你还记得下面是什么统计图吗? 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新 课 探 究 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 下表是七(1)班全班学生部分数据表: 学号 性别 肺活量/ml 立定跳远成绩/cm 课间操成绩/分 美术 成绩 学号 性别 肺活量/ml 立定跳远成绩/cm 课间操成绩/分 美术 成绩 15 女 2077 145 91 优 23 女 3024 165 87 优 16 男 2829 188 83 优 24 女 3189 189 82 优 17 男 3346 198 86 优 25 女 2511 165 68 中 18 女 2504 177 92 优 26 女 2646 152 88 优 19 女 3240 157 83 优 27 女 2385 150 80 优 20 男 2939 157 75 良 28 女 3504 150 82 优 21 男 4029 171 86 优 29 女 2517 180 78 良 22 女 3022 162 91 优 30 女 2914 163 89 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示这个班同学入学时的美术成绩吗? 从你的图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①采用表格的形式: ②采用条形统计图的形式: 美术成绩 优 良 中 人数(频数) 22 5 3 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美术成绩处于优秀等级,美术成绩的整体分布是优秀最多,良其次,中最少. 解: 美术成绩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学生的课间操成绩吗 分数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解:①将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表格如下: 课间操/分 60~70 70~80 80~90 90~100 人数(频数) 1 5 18 6 ②条形统计图的形式统计: 从统计图中可以很直观的看出班上大部分同学课间操成绩处于80分至90分;课间操成绩的整体分布是80分至90分的人数最多,60分至70分的人数最少. 课间操成绩/分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仔细观察将课间操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后得到的条形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课间操成绩/分 相邻数据相同! 该统计图还能不能更加优化?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课间操成绩/分 课间操成绩/分 将横轴略作调整,相邻长方形间距设为0.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课间操成绩/分 像这样的统计图称为频数直方图。当遇到大量的数据或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绘制频数直方图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分布状况。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频数直方图 (1)频数直方图是一种以频数为纵坐标的特殊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 (2)样本中数据较多,数据的差距也比较大时,频数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的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例 水资源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为避免水资源浪费,某市政府计划对居民家庭生活用水情况进行调查.为此,相关部门在该市通过随机抽样,获得了60户居民的月均生活用水量(单位:m)数据: 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反映该市居民月均生活用水量的整体状况.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解:(1)确定所给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上述数据中最大值是26.8,最小值是 2.2; (2)将数据适当分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26.8-2.2=24.6,组数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对数据整体状况的了解.考虑以4m 为组距(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24.6÷4=6.15,可以考虑分成7组.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分组 家庭数(频数) 2.0~6.0 20 6.0~10.0 15 10.0~14.0 13 14.0~18.0 5 18.0~22.0 2 22.0~26.0 4 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