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2891

第11课 五四运动 课件

日期:2025-09-1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823232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1课,五四运动,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在今天北京的五四大街,矗立着一座中西合璧的红色砖楼。这里曾是北京大学校部和图书馆所在地,始建于1916年,见证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现在这里已成为一座纪念馆,陈列着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兴起的?它与五四运动有着怎样的联系?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1课 五四运动 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文化运动开始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时空坐标 1919年5月4日 1923年2月 1920年夏 陈独秀成立马克思研究会 1920年5月 中共一大召开 1921年7月23日 李大钊成立马克思学生研究会 1920年3月 1915年 五四运动爆发 陈独秀成立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中共二大召开 1922年7月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1课 五四运动 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认识《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重要阵地的作用,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及影响。(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和取得初步胜利等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的意义,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领会“五四精神” 的内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目 录 01 思想大解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02 学生的奋起———五四运动的爆发 03 民族的觉醒———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壹 思想大解放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2.1.1孙中山宣誓就职 中华民国成立 1912.3.10袁世凯 就职临时大总统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 背景 1. 辛亥革命失败 袁世凯复辟帝制过程示意图 袁世凯复辟帝制、尊孔复古 奉系 滇系 皖系 直系 桂系 军阀割据战乱 2. 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1. 背景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依据材料分析,面对中国的现状,陈独秀等知识分子认为该如何做?其目的是什么? 吾国之维新也,……,共和也,帝制也……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用心。……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陈独秀 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把人们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国民独立人格。 目的:挽救民族危亡。 1. 背景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6年 改名《新青年》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青年杂志》封面 1917年初,陈独秀接受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聘请,杂志社迁往北京。 开始标志: 2. 概况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北大文科学长 北大教授 “民族魂” 北大教授 北大教授 代表人物: 领导阶级: 先进知识分子(资产阶级激进派) 2. 概况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蔡元培,字鹤卿,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但却是这场运动最有力的支持者。 《新青年》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对学校进行整顿和革新,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原则,奠定了北大向近代大学转变的基础。 主要阵地: “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听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 蔡元培 (1868-1940) 浙江绍兴人 相关史事: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把人们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挽救民族危亡。 目的: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 概况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对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