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2950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课件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150957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5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1933年9月,国民党军对中央红军进行第五次“围剿”。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共临时中央,采取以集中对集中、以堡垒对堡垒的错误战术,与拥有飞机、大炮等重型武器的国民党军大打阵地战,致使红军损失惨重,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红军是如何完成战略转移的?红军长征的胜利对中国革命具有怎样的意义? 江西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雕塑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1. 知道长征、遵义会议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长征的 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 运用史料分析长征的原因,认识长征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 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体会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长征精神,激发爱国之情。(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目 录 01 艰难抉择———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 02 生死攸关———遵义会议 03 苦尽甘来———红军长征的胜利 壹 艰难抉择 —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 背景: 一、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从1928—1930年,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全盛时发展到30多万人。 “围剿” 攘外必先安内! 围剿红军!! 次序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红军指挥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次 10万多 4万多 毛泽东 红军胜利 第二次 20万 3万多 毛泽东、朱德 第三次 30万 3万多 毛泽东、朱德 第四次 30多万 7万多 周恩来、朱德 第五次 50万 8万多 1930-1933年红军反“围剿”情况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兵力 各个击破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全面决战 正面出击 博古、李德 ? 红军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 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毛泽东被剥夺军队领导权 背景: 一、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 根本原因: 战略转移 开始长征 (2)直接原因: 博古、李德不顾中国革命实际情况,在军事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左倾:主观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急于求成,在革命中采取盲目冒险的行为 中央苏区变得越来越小了。就像用盆子养鱼,鱼很大,盆子很小,养不活了。最后决定转移,进行长征。 ———叶剑英《长征的艰险历程》 共产国际驻 红军军事顾问 共产国际在中国的代理人,直接接受共产国际的指挥 李德 博古 一、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 原因: 1934.10长征开始 8.6万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①冲破敌人封锁线 血战湘江 3万 “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江底到处是战士的尸体,我们老百姓都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一、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 开始: 1934.10长征开始 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 1935.1 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嘿嘿,布下重兵等你 蒋介石 我建议去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 毛泽东建议 改向贵州进军 必须去湘西与 红二、红六军团会合 得到支持 湘江之战是红军长征中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役,8万余人的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其中担任断后的红五军34师,因桥被炸断了,几千红军没有了退路。弹尽粮绝被敌人抓住的师长陈树湘,硬是把伤口处流出的肠子拽断,以死抗争。红34师全军覆没!中央苏区的丧失,湘江之战的鲜血,使广大指战员心情沉痛,大家对“左”倾错误军事指挥已经到不能容忍的地步,于是一场伟大的转折正在酝酿。 一、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 初期: 贰 生死攸关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1935年1月 遵义 1. 集中全力解决博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