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1937年,一首《卢沟桥歌》唱道:“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卢沟桥是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的一座古石桥。当时的卢沟桥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说“最后关头已临到” 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准备战斗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7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 知道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基本史事,了解中国全民族抗战初期的情况。(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 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与重要意义,了解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 通过七七事变、淞沪会战等基本史事,感悟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精神;通过南京大屠杀等史事,树立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目 录 01 狼子野心———七七事变 02 同仇敌忾———第二次国共合作 03 激战上海———淞沪会战 04 华夏之殇———南京大屠杀 壹 狼子野心 —七七事变 一、七七事变 原因: 占领东北 华北危机 下一步? 1936年,日本制订全面侵华的总体战略部署计划--“国策基准” 蓄谋已久 概况: 时间 地点 经过 影响 1937年7月7日 北平卢沟桥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拒绝,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抗战。 国民党第二十九军 日军重兵占据 日本控制的伪蒙军 日本的控制区 平汉铁路 平绥铁路 卢沟桥 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假如没有日本士兵失踪…… 根本原因:日本蓄谋已久 “全民族抗战”:指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国内各阶层、各利益集团、海外华侨团结一致,抵抗外来侵略的抗战行动。 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 一、七七事变 军民抗战: 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日军调集大批军队,全面入侵中国。 荣辱系于一身者轻,系于国家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1892—1937)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1898—1937) 北平保卫战中,赵登禹、佟麟阁壮烈殉国 一、七七事变 结果: 广大官兵英勇杀敌,打退日军数次进攻,击毙日军大队长一木清直。负责守卫卢沟桥的申仲明,最后抡起大刀,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几乎全部战死桥头。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卢沟桥。 守卫在卢沟桥的中国军人 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一、七七事变 贰 同仇敌忾 —第二次国共合作 背景: 北平失陷(1937.7.29) 天津失陷(1937.7.30) 七七事变后,日本将大批军队投入侵华战争,制定了企图速战速决的计划,叫嚣着用3个月灭亡中国。中日矛盾进一步升级,超过国共之间的矛盾。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材料一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二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1937年7月17日庐山谈话 国民党决心抗日 讨论: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共产党和国民党表现出怎样的态度?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中国共产党号召全民族抗战 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国共两党在抗战问题上达成共识 表现: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 改编 八路军 总 指 挥:朱 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八路军臂章 朱德(1886—1976) 南方八省游击队 改编 新四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