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初学情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请将第1卷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纸上,第11卷答案用黑色墨水笔直接书写在答题纸的规定位置.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展示的是位于甘肃省庆阳市的南佐遗址,“宫城”择中而居,其东部祭祀区出土了大量的炭化水稻,但粟、黍数量极少,而其他区则是炭化粟、黍占绝大多数。这可以印证 图1 A.农作物复种技术成熟 B.父系氏族社会秩序的建立 C.国家的初始形态形成 D.原始文明存在传播与交流 2.有学者认为,汉武帝创立中朝是因为“行政中枢客观上软弱无力,不能胜任武帝时代大肆更张的需要.”但是,当宰相石庆辞职时,武帝却勃然大怒,迫使石庆照旧任职,由此可见,汉武帝此举意在 A.弥补行政中枢的弊端 B.适应对外扩张的需求 C.以制衡之制强化皇权 D.弱化传统宰相的作用 3.《晋书》记载:公元404年,建康发生了一次大风灾,导致“贡使商旅,方舟万计,漂败流断,骸飺相望”.《南齐书》记载:“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也”,两则记录 A.表明商税成为主要税源 B.脱离了历史客观事实 C.意在控诉社会政治腐败 D.反映出当时商业繁荣 4.西夏政权的仁宗李仁孝曾派遣使者到金朝,以重金购买名儒翻译的各种书籍,并于人庆三年(1146年)下令“尊孔子为文宣帝”,令各州、郡建庙祭祀。此举 A.加剧了政权之间人才争夺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C.促进了民族政权的封建化 D.恢复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5.有学者认为清朝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借鉴明代制度,设督抚,理藩院统辖蒙藏地区;完成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的统一,并调整国家机构;新疆、台湾建省,强化边疆治理.由此可以推测该学者的研究视角是 A.边疆治理 B.国家建构 C.官僚制度 D.版图变迁 6.鸦片战争后,外国银圆因成色统一等优势涌入,打乱中国传统货币秩序,1887年起多地仿铸银圆,地方各自铸币,成色、重量杂乱.1910年虽立银本位,清朝灭亡前,币制仍未统 一.这体现了 A.中央集权效能衰减 B.西方经济侵略加深 C.制钱制度彻底崩溃 D.银本位制弊端显露 7.张謇认为当今竞争是农工商业及学问之争,有实业无教育则业不昌,他在创办了大生纱厂、通海垦牧公司的同时,创农业、纺织学校,强调“农学校之学生,不能为农夫之所为,是可谓学生,而不能谓农学生”,最能体现其理念的是 A.实业与教育并重 B.教育服务于实业 C.以实业带动教育 D.重实践不弃学问 8.图2是古元1943年创作的木刻年画《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局部),以分层构图、民间剪纸形式,呈现百姓拥护军队场景,其创作意图在于 图2 A.彰显敌后抗战的群众基础 B.宣传民间艺术的抗日价值 C.记录边区军民的生活片段 D.借革命文艺凝聚抗战力量 9.1954-1978 年我国借“剪刀差”从农业抽资约4500亿元助力工业化,改革开放后农村仍有资金流向城市,2005年起工业反哺农业,中央免农业税并加大农村投入,这一历程体现我国 A.工业发展完全依赖农业支持 B.农业始终是工业资金来源 C.工农关系随着经济发展调整 D.农村生产关系未发生变革 10.图3所示的绘有章鱼图案的陶瓶是中米诺斯时期(约公元前2000-前1600年)克里特岛陶工制作的陶器工艺品,诞生于轮制技术普及与造型艺术探索的背景下,这说明希腊 图3 A.注重海外贸易发展 B.地理环境影响审美情趣 C.手工技术领先世界 D.理性主义艺术倾向明显 11.有学者认为:“政教之争和内部改革往往两败俱伤使得教皇贵族与世俗王权都无暇去管辖城市,城市共同体在宗教权威和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