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3课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艰难曲折的共和之路 ———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开拓创新的共和之路 ———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选择性必修一:专题 中外历史纲要上:通史 第18课 辛亥革命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CONTENTS 课程标准: 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1912年 1982年 时空定位 1928年 2013年 1931年 北洋政府 1949年 南京国民政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54年 政党政治 南京临时政府 训政———宪政 一党专政 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 近代:中华民国 54宪法 82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37年 抗日民主政权 解放区人民政权 1912年1月1日 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1912年3月 1927年 1928年 1949年 五色旗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中华民国(1912—1949年)经历了三个政府的统治 1901-1911年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 1912年1月1日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1912年2月12日 清帝退位 1898年 维新变法 1840年 大清国国旗(1889-1912) 低烈度的革命, 高烈度的变革 晚清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 是中国封建专制向“宪制”的和平过渡尝试 ……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但“立宪其名,专制其实” 只有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但变法中并末涉及 资产阶级共和国 武昌起义十八星旗 1912.3.10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一)南京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创立 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建立:1912年1月1日 国旗:中华民国釆用五色旗为国旗 纪年: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意义:标志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①原则:主权在民、平等自由 ②内容: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摘自19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责任内阁制 三权分立 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具有反对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吸取美国宪法中的基本原则 借鉴英国的政治制度 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共和制度 局限: 职权不明,无法真正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也易导致政争不断; 因人设法,损害法律尊严。 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赋予了相当的行政权,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从民初政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真可谓政争不断。 ———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北洋政府 ———政党政治的尝试 1912年新旧政权更迭之际,中国政治出现了一定的权力真空。《临时约法》进一步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人们结社组党、参与政治事务的自由权利。加之民初浓烈民主氛围的刺激,社会各阶层成员积极行动起来,创立政党,进行政治活动,试图以此夺取或控制政权,直接干预国家政治利益的分配。 ———于小英《政治道路选择与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 1、政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