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综合实践 一、感受亲情———运用细节表达情感 知识助解 细节描写 定义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分类及举例 肖像描写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 语言描写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 动作描写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 心理描写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神态描写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策略 1.精心雕琢,锤炼词语。 2.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3.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4.变换角度,增加层次。 5.类比联想,添其内涵。 定向训练 1比较A、B、C三个文章片段,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6分) A.初中刚住校时,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母亲,我说,妈妈我想你,妈妈说她也想我…… 评语: 缺乏细节描写。只见概述不见描写,更不见细节,语言枯燥,人物形象模糊,感情平淡。 B.初中刚住校时,我是那么地不适应,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陌生的同学,陌生的教师,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学习内容,连自来水里流出来的水都是陌生的,晚上醒来,想起妈妈的笑脸,爸爸的大手,奶奶的唠叨,爷爷的叮咛,泪水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评语: 增添了心理细节、肖像细节描写。“我”的思家之情表现得更真更切,排比修辞使语势强烈。 C.初中刚住校时,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叮……叮……”电话通了,我仿佛看见妈妈正在洗衣,听到铃声,她立即放下衣服,跌跌撞撞地奔向电话,嘴里还不停地说:“别着急,我来了!”她哪里知道我根本听不到!“喂 秀,是你吗 ”是妈妈的声音!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妈,我想你!我……”我说不下去了。“我也想……想你!”我感受到妈妈的颤抖,她一定是一边笑着,一边流着泪…… 评语: 增添了动作、语言细节描写。“我”与母亲相思之情表现得更真实、更生动、更浓烈,语言生动。 2在下列语段的空缺处,加入适当的细节描写,使文段更加生动。(4分) 枪声响了,运动员们就像( 离弦的箭 )一样,向终点猛跑。你追我赶,谁也不甘落后。小涛同学跑在最前面,但他( 一点也不松劲,仍然飞速前进 )。小梅同学虽然落在最后面,但她( 也不泄气,继续飞奔向前 )。同学们 ( 不停地为他们喊着:“加油!加油!” )在一片欢呼声中,他们先后到达了终点。 二、品味情感———把握语气、语调和节奏 知识助解 分类 定义 符号 解说 语气、 语调 我们说一句话时,语音总有高低、快慢、长短、轻重的不同,由此形成语调。 不同的语调,可以表达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基本语气。 升调“↗” 降调“↘” 语气指说话的口气,是“说话时流露出来的感彩”,如:严肃的口气,幽默的口气。语气还指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说话人对行为动作的态度。如陈述语气,祈使语气,虚拟语气。现代汉语用语气助词“的,了,吗,呢”等和语调表示各种语气。 语调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①升调:调子由平升高,表反问、疑问、惊异、号召等。 ②降调:调子先平后降,表陈述、感叹、请求等。 ③平调:调子始终保持同样的高低,表严肃、冷淡、叙述等。 ④曲调:调子升高再降,或降低再升,表含蓄、讽刺、意在言外等。 节奏 一篇作品的思想感情往往不断发展,有着起伏变化。相应地,朗读全篇作品时,语音的松紧、顿挫、轻重、缓急,就会形成回环往复的整体,这就是朗读的节奏。 朗诵中的节奏不仅仅指的是快慢,还包括起伏、强弱。节奏的分类有: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急促型。 定向训练 下面这段话,阅读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D )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