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第一卷·2025年安徽中考信息交流试卷(五) 历史试题(开卷)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王国维借助思想学术的浩然锐气,轰然撞开了迷蒙遁隐几千年的殷商王朝大门,……王国维也因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划时代学术贡献,一举成为“新史学的开山”。此“划时代学术贡献”指( ) A 甲骨文研究 B. 青铜器发掘 C. 分封制理论 D. 古人类化石 2. “春秋之世,诸侯只想争霸,即争得二三等国的服从,一等国之间,直接的兵争较少,有之亦不过疆场细故,不甚剧烈。至战国时,则北方诸侯,亦不复将周天子放在眼里,而先后称王。”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 A. 战争逐渐减少 B. 王室日益衰微 C. 诸侯国数增多 D. 分裂趋势加强 3. 《五万年中国简史》中说:“儒生把自己的教育系统绑在了国家的选官系统之上。”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 B.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推恩令”建议 C. 汉武帝正式确立科举取士的制度 D. 汉武帝设太学后儒士进入政权机构 4. 中国古代诗歌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中的两句诗歌反映了( ) 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 ———羊士谔《忆江南旧游二首)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A. 南朝的政治 B. 西晋的兴亡 C. 东晋的兴亡 D. 江南的开发 5. “南宋时,有一个南洋商人在宁波病逝,当时的宁波政府便派人将商人留下来的遗产送回他的国家。”“每年在番商回国之前,市舶司还要大摆宴席,给他们饯行,请他们明年再来大宋做生意。”这些材料反映出南宋( ) A. 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B. 市舶司能独揽大权 C. 外贸决定经济命脉 D. 蕃商增加行政成本 6. 构建示意图是历史学习重要方法。下图是小明同学学习明朝时的笔记,其中方框处的内容应该是( ) A. 经济发展 B. 对外交往 C. 民族交融 D. 强化君权 7.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护国战争中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这位“先生”曾( ) A. 参与洋务运动 B. 领导维新变法 C. 提出三民主义 D. 引领文学革命 8.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事件发生于下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1932年1月29日,日军连投6枚炸弹,轰炸商务印书馆,纸灰遮天蔽日,长达三天。胡适写信慰问,印书馆负责人张元济回信:“若从此陨灭,未免太为日本人所轻。”轰炸第二天,张元济便组织编写“复兴版”新教材,封面是被炸后的断壁残垣。这反映了( ) A. 一·二八事变后上海文人开展文化自救 B.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抗日怒潮 C. 一二·九运动促进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D.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10. 通过简政放权、敞开城门、搞活企业等措施,20世纪80年代的十年中,我国原煤、钢、发电量产量和生产能力的增幅分别是75.8%,77.3%和104.6%。……特别是从1984到1988年,我国经济出现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飞跃时期。这是因为( ) A. 包产到户普遍实行 B.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1. 祖国统一,人心所向。对下面卡片中的大事年表(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1982年9月,邓小平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 1984年12月,签订《中英关于香港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