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1课 五四运动 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哪些自晚清以来的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尝试 它们的结果如何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生的中华民国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美好,人们以为只要推翻了清政府,天下从此就太平了。结果却看到一个充斥着暗杀、战争、独裁、专制和卖国的民国乱象。一批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逐渐认识到,仅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仅仅推翻一个皇帝,建立一个民国远远不够,必须来一场思想风暴,彻底涤荡国民脑海中的旧思想和旧文化。就这样,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开始了! 互动新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政治上:辛亥革命后,民国初期政局动荡、政治混乱,中国人在寻找新的出路。 思想上:袁世凯为复辟称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辛亥革命后,西方传人的民主、自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互动新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阅读教材,梳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史实。 (1)原因: (2)目的: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 把人们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国民独立人格, 挽救民族危亡。 互动新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标志: (4)代表人物: (5)重要阵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开端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李大钊 胡 适 鲁 迅 陈独秀 互动新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陈独秀早年留学日本,参加辛亥革命。 1915年发起新文化运动,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1917年初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17年发表《文学革命论》,《新青年》编辑部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指挥部,北京大学也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最活跃的阵地。 1919年参与和领导了五四运动。 1920年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结合教材和相关材料,概述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前后的主要活动与功绩 陈独秀 互动新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除了陈独秀之外,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还有哪些 蔡元培在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氛围,聘请了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使得北京大学成为人才鼎盛、学术兴旺的全国最高学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互动新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思想革命: 文学革命: ①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批驳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 ②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 ①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②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互动新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德先生”是“民主”,来源于民主的英文单词 Democracy; “赛先生”是“科学”,来源于科学的英文单词 Science。 陈独秀首先提出的民主与科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Democracy (德先生) Science (赛先生) 互动新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阅读教材,梳理新文化运动期间,文学革命方面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①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1917年,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