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4440

2026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一轮复习 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

日期:2025-09-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8次 大小:688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6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一轮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名篇名句默写 1.(2025 鼓楼区校级模拟)名句名篇默写。 (1)一位家长引用《谏太宗十思疏》中“    ,    ”两句,告诫孩子要诚恳待人而不可盛气凌人,这样才能广交好 友而不至于变成孤家寡人。 (2)漫步于秋色浓郁的枫树林,小雅同学为即将与友人远别而黯然神伤,自然而然想起《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中“    ?    ”两句。 (3)古诗词常常将“雪”作为喻体,借其鲜明的特点来描摹各种风景或人物。诗句“    ,    ”可以为证。 (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就选拔人才、广开言路提出“    ,    ”,这种治国理政的理念至今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5)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    ,    ”,描绘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的情形。 (6)自然界中的日和月亘古不变,深刻地影响了古人的生活和情感,请写出含有“日月”意象的两句:“    ,    。” 2.(2025 靖远县校级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明周末随父母回到老家看望祖父。黄昏时,他站在老屋门前远眺,只见远处的村庄显得迷蒙隐约。他不禁想到了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    ,    ”。 (2)姚鼐《登泰山记》中,“    ,    ”两句描写了作者初登山顶见到的奇景,前一句赋予静态的山以人的动态,后一句表现了白雪反射出的光辉。 (3)在古代诗歌中,鸥鸟或是清幽环境的营造者,或是旅人的伴侣,或是孤独的象征……如“    ,    ”。 3.(2025 鼓楼区校级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诗经 卫风 氓》中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表面上描写桑叶,实则写人的爱情,由物及人是古代诗歌常用的手法,屈原《离骚》(节选)中的“    ,    ”也运用了该手法,表达对时光易逝的忧虑。 (2)盘庚迁都时遭到了臣民的反对,在课堂上讲解这一知识点时,于老师引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的“    ,    ”两句点明了反对盘庚迁都的群体。 (3)诗歌意象具有鲜明的暗示性和联想性,“落木”和“江”两个意象以其独特的内涵而倍受喜爱,小张想引用包含这两个意象的诗句“    ,    ”,用于渲染作文的环境描写。 (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的小序中,谈及自己有“归欤”之情,是因为“质性自然”。这与他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回忆自己“    ,    ”是一致的。 (5)班会课上,老师引用《种树郭橐驼传》中“    ,    ”,教导学生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避免拔苗助长。 (6)古诗词中活跃着虫鱼鸟兽的身影,比如“    ,    ”上下两句均有动物的意象,诗人借此来表情达意,言志抒怀。 4.(2025 开福区校级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朋友突然到访,家中无丰盛的酒食款待,小杨不禁想起杜甫在《客至》中,面对“    ,    ”。 (2)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政府职能部门当任用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用《礼运》中的两句表述是:“    ,    。” (3)用典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手法,三国人物经常作为典故入诗,如“    ,    ”。 5.(2025 红桥区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当代青年生逢盛世,更应以天下为己任,勇担使命,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正如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中发出的激昂呼喊:“    ,    ?” (2)谯畿在学习《诗经》时,听到老师讲到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抒情特点时,想到司马迁《屈原列传》中“    ,    ”两句,赞美了《离骚》兼有“风雅”之美。 (3)“猿”善攀爬,是中国古代诗词中重要的意象,诗人常常借此营造孤寂、愁苦、哀伤的氛围。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