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言文字运用 1.(2025 南京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喜欢在上衣口袋插一支钢笔,看起来儒雅,甲 。其实,古时候的文人也会把毛笔簪头上,既解决了无处放笔,又能做到随取随用。“白马作”毛笔笔杆的尾端有一个钝尖,据说,个中原因是为了方便把笔杆插进发髻里。这支毛笔出土时,在墓主人头部左侧的位置,因此研究人员推测,在墓主人入殓时这支毛笔就簪在他的头发上。 目前最早的关于簪笔的记载出现在《史记 滑稽列传》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除了文字记载,还有“照片”为证,山东沂南汉墓出土的画像石上,一位官吏双膝下跪,双手捧举案牍,耳旁便插着一支毛笔。后来,簪发的毛笔从洗干净还能用的笔变成没蘸过墨的“白笔”,这种时尚被称为“簪白笔”。 “白马作”毛笔通长23.5厘米,正是汉制长度单位的一尺,与《论衡》所谓“一尺之笔”相吻合。说明当时的毛笔制作已经有了成熟严格的规范,而且它也具备古人对一支好毛笔的要求———尖、齐、圆、健”,即所谓“笔之四德”,适合在竹、木质地的简牍上书写。除了笔杆尾端略尖,这支毛笔与现在的毛笔相差不大。浅褐色的竹制笔杆中下部阴刻隶书“白马作”三个字,刀法工秀整齐。因为汉代保留着工匠实名制的传统,所以研究人员认为,乙 。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3)博物馆要展出这支“白马作”毛笔,请写一段展品介绍,不超过30个字。 2.(2025 长沙校级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举例说,一本《论语》五百多则,一万五千余字,有一百多个成语,成语是最原始的出处,最原始的本意,不是成语字典里的教条;《论语》里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这种知识体系, ②,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读《论语》一年,与其他孩子差距有多大,不用考试证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山上走,走得有点吃力,才有提升。每一步走得很轻松,一定是在往山下走。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往上走还是往下走,结果不一样: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 现在的孩子,甚至读到博士、博士后了,工作了,还是心智不成熟。 ③:一是正确认识自己;二是正确认识他人和环境;三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真正的成熟很正派很规矩,同时温良恭俭让。 (1)下列句子中的“规矩”和文中加点处的“规矩”,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第七回:“亲友知道,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规矩都没有?” B.《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如今我拿待上司的规矩待他,他还心上不高兴。” C.《荀子 儒效》:“设规矩,陈绳墨,便备用,君子不如工人。” D.《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靠右的一间正屋住着屋主罗斯托玛乞维列,一个规规矩矩的市民。”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2025 靖远县校级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清早,鱼鳞般的彩霞映红了天空。极目远眺,大地上满是金黄的稻子。这夺目的色彩是对父老乡亲辛勤耕耘的回报。 一块块稻田宛如一匹匹形状各异的金色锦缎,在大地上 ①地分布着。农民们走在田埂上,任栖息在草尖上的露水调皮地舔舐他们的裤脚。他们进到自家稻田,弯下腰,挥动镰刀,开始割稻。 麻雀喜欢集体行动,它们 ②地来到田间,或觅食,或嬉戏。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对农民们喊着“加油”! 我们一家也来到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