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4854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12015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中的,答案,练习题,时期,春秋,变化
  • cover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湖北“枣林铺造纸厂M46”战国楚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其中有一篇为《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记录了公元前519年和公元前506年,吴公子光(吴王阖庐)大败楚、顿、胡、沈、蔡、陈、许七国联军和攻占楚国都城郢等事件。该信息反映出( ) A.中央集权制的发展 B.宗法制初步确立 C.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D.分封制受到破坏 2.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列国间会盟450次,鲁君朝王仅3次,鲁大夫聘周仅4次。材料表明当时社会( ) A.天下大同,首领禅让 B.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C.天下一统,中央集权 D.礼崩乐坏,王室衰微 3.据考古发现,洛阳东周王城遗址的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赵都邯郸城面积是其两倍,楚都纪南城面积接近其两倍,齐都临淄城的面积约为其三倍。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A.礼乐制被破坏 B.华夏认同形成 C.诸侯争霸混战 D.专制皇权衰落 4.河南洛阳徐阳村曾发掘出一片春秋墓葬,后经认定为陆浑戎(西北少数民族)贵族墓地。该墓葬出土的陶器、青铜器等遗物与洛阳地区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墓葬出土遗物特征相似。这表明春秋时期( ) A.各国战争频繁 B.出现民族交融 C.青铜制造繁荣 D.流行厚葬制度 5.春秋时期,秦、楚等国以新占领的地方为县,直属于国君,由国君派官员去治理。他们在县里只替国君征收赋税,判断讼狱。这一现象说明春秋时期( ) A.分封制遭受到破坏 B.周王室地位被取代 C.郡县制在全国施行 D.统一趋势已经明显 6.春秋以前,军队的编制主要是根据战车作战的需要来组织,以车兵为主,随车而行的“徒兵”即步兵是配合车兵作战的。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断扩大步兵数量,步兵逐渐成为独立的作战兵种,进而成为各国军队的主体。这一变化( ) A.反映出战争性质的改变 B.摆脱了战场地理条件的制约 C.缘于诸侯国间争霸不断 D.直接导致了分封制度的瓦解 7.示意图能帮助我们有效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下边示意图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 ) A.国家统一 B.民族交融 C.文化繁荣 D.经济发展 8.《管子·轻重乙》记载:“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鎒、一椎、一铚,然后成为农。”其意思是说“农民干活得有耜、铫、镰、鎒、椎、铚这些东西,有了它们才能干好农活”。上述史料可以用来论证( ) A.中国已迈入铁器时代 B.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产生 C.商品经济迅速地发展 D.官府重视手工业的发展 9.下面是某同学学习完某单元的知识点后绘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下图中?处应该是( ) A.分封制度的实施 B.商鞅变法的进行 C.民族交融的推动 D.铁犁牛耕的推广 10.观察下组图片,这组图片可以见证中国古代( ) A.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B.畜牧业的不断发展 C.南北方自然环境不同 D.粮食产量不断增长 11.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齐、晋、楚三国竟达33次之多。对此合理的解 释是 (  ) A.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B.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 C.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 D.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 12.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这体现了 (  ) A.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B.古书上的记载都真实可信 C.铁制农具和牛耕已广泛使用 D.楚国在诸侯国中最为强盛 13.阅读历史短剧剧本。与短剧中的事件产生相同影响的是 (  ) A.西周实行分封制  B.诸侯国设置县郡 C.夏朝开创世袭制   D.周平王东迁洛邑 14、《史记·楚世家》记载:“( 楚庄王) 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这说明当时(  ) A.冶铸技术交流频繁 B.诸侯定期朝觐周王 C.民族关系和谐融洽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