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水孔蛋白 离子通道 苏州市202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9课时 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考点一 一、渗透作用 溶质分子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 扩散 渗透 必备知识 整合 扩散 蔗糖溶液S2 玻璃纸 清水S1 蔗糖溶液S2 玻璃纸(半透膜) 清水S1 半透膜 蔗糖分子 水分子 必备知识 整合 Q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单位时间 从清水流入 蔗糖溶液中 的水分子数 单位时间 从蔗糖溶液 流入清水中 的水分子数 Q2:若漏斗管足够长,管内的液面会无限升高吗? 不会无限升高。当单位时间内,进出的水分子数动态平衡时,液面不再升高。 (一)渗透作用 必备知识 整合 Q3:漏斗内液面不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同吗? (一)渗透作用 不一样, 漏斗内溶液浓度仍然高 渗透开始时,S2的浓度_____S1的浓度 渗透平衡时,S2的浓度_____S1的浓度 只是S2与S1的浓度差缩小了 浓度指: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的多少。 大于 蔗糖溶液S2 玻璃纸(半透膜) 清水S1 大于 ②半透膜的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1.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①半透膜 2.渗透作用的方向 必备知识 整合 (一)渗透作用 ▲注意:渗透方向是水分子(溶剂)的净移动方向 水分子含水量高 溶液浓度低 渗透压低 含水量低 溶液浓度高 渗透压高 模型辨析 渗透装置的变式分析:渗透平衡时液面高度分析 1.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 关键能力 提升 液面不变 右侧液面升高 模型辨析 渗透装置的变式分析:渗透平衡时液面高度分析 1.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 关键能力 提升 左侧液面高于右侧 模型辨析 渗透装置的变式分析:渗透平衡时液面高度分析 2.溶质能通过半透膜的渗透装置 关键能力 提升 S1和S2是两种不同的溶质且只有水和S1能透过半透膜 S1溶液 S2溶液 半透膜 S1和S2是同种溶质,且能透过半透膜, S1溶液浓度大于S2溶液浓度 S1溶液 S2溶液 半透膜 ① S1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S2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S1中的溶质透过半透膜进入S2 ,_____。 ② S1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S2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 ①由于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由S2 →S1的水分子数_____S1 →S2的。导致_____。 ②随后S1中的溶质透过半透膜进入S2 ,浓度差逐渐_____,S1和S2的溶液浓度_____,_____。 S1液面升高 S2液面升高,最终高于S1 S1液面始终低于S2液面 多于 S1液面上升 减小 相等 液面持平 归纳总结 提升 半透膜和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 判断正误 必备知识 1.图中装置,烧杯内溶液液面下降的速率逐渐减缓( ) 2.图中Δh不变时,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相等(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 ) 分析 渗透平衡≠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 √ 迁移应用 评价 3.图中装置达到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没有水分子的进出( ) × 4. 1 mol/L NaCl溶液和1 mol/L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大小相等( ) × 考向一 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分析 1.(2025·无锡模拟)反渗透技术通过施加适当强度的外界压力,使溶剂逆着自然渗透的方向从半透膜一侧向另一侧作反向渗透。反渗透技术常用于海水淡化、家庭净水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渗透作用下,水分子从淡水侧向海水侧单向运动 B.海水淡化过程中,应对淡水侧施加压力 C.半透膜的筛选机理与细胞膜、原生质层等一致 D.及时移走淡水有利于反渗透作用的持续进行 √ 迁移应用 评价 2.如图为渗透作用的“U”型装置示意图。实验开始时,一侧加入高浓度溶液,一侧加入低浓度溶液,两侧液面等高,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向U型管两侧加入蔗糖溶液,由于高浓度一 侧渗透压大,故高浓度一侧的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