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840年—1842年 1856年—1860年 鸦片战争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大大加深了中国 半殖民地化程度 民族危机 救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1900年,人类用欢呼声拥抱新的世纪之年, 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是满怀着丧权辱国的屈辱与悲愤跨入20世纪的。 核心素养目标 01 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的经过;理解义和团运动中的口号———扶清灭洋”;理解《辛丑条约》签订的内容和影响。(时空史观、史料实证) 02 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03 通过揭露八国联军野蛮残暴、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理解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培养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志向,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家国情怀) 壹·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的兴起: 义和团的性质: 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义和团为何能够发展壮大起来? 壹·义和团运动 2.义和团兴起的原因: 材料1:然传教之士贤否不齐,习教之民善良绝少。入其教者往往借势欺凌乡里,鱼肉平民,诈人钱财,占人田产,无所不至。……而民教涉讼之案,地方官几于不敢问矣!因而教焰日张,民气日积…… ———《山东泰安县知县秦应逵禀》 材料2:1899年秋,山东一带大旱,直至次年春未下大雨,不能耕种“一望赤土,不见寸草”。 ———唐晏《庚子西行记事》 原因: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华北地区干旱严重。 壹·义和团运动 3.斗争方式: 贴标语 拆铁路 杀洋人 毁教堂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壹·义和团运动 4.口号: 凡是信基督教的中国人,杀。 戴西洋眼镜的,杀。 穿西装的,杀。 会说英语的,杀。 留过学的,杀。 和外国人做朋友的,杀。 家里有外国书籍的,杀。 娶或者嫁外国人的,杀。 他们甚至抵制一切和洋人有关的东西如:洋楼,拆。铁路,扒。电线,剪。 电灯,砸。钟表,扔。火车,烧。 扶清 灭洋 ◎反映了义和团是爱国性的;但其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意志; 但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刀枪不入咒: 天灵灵,地灵灵,奉请祖师来显灵。 一请唐僧猪八戒,二请沙僧孙悟空; 三请二郎来显圣…… ◎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落后性。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壹·义和团运动 5.清政府的态度: 清政府对义和团时“剿”时“抚” 皇太后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决计不将义和团剿除。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拳乱纪闻》 义和团运动初期,山东冠县义和拳、平原县义和拳和清朝官兵都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冲突和战斗。清朝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秩序,因此对义和团采取剿杀的政策。 态度变化: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变化原因:利用义和团(抵抗洋人)。 概括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有什么变化?分析变化原因? 贰·抗击八国联军 1.原因: 义和团活动地区 1900年,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引发帝国主义不满,联合侵华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为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 八国联军侵华 英、法、美、德、意、奥、日、俄 [口诀:“饿的话每日熬一鹰”] 如果没有义和团运动,战争会爆发吗? 2.概况: 贰·抗击八国联军 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海军中将西摩尔 1900年6月,英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