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5401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件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49020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百草园,三味,书屋,课件
  • cover
(课件网)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作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确凿( ) 菜畦( ) 轻捷( ) 窜( ) 云霄( ) 油蛉( ) 蟋蟀( ) 斑蝥( ) 倘若( ) 珊瑚( ) 攒成( ) 收敛( ) 脑髓( ) 鉴赏( ) 人迹罕至( ) záo qí jié cuàn xiāo línɡ shuài máo tǎnɡ shān hú cuán liǎn suǐ jiàn hǎn 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字词学习 确实 轻快敏捷 凑在一块儿 觅食( ) 秕谷( ) 啄食( ) 竹筛( ) 书塾( ) 和蔼( ) 恭敬( ) 质朴( ) 博学( ) 渊博( ) 宿儒( ) 蝉蜕( ) 跪( ) 人声鼎沸( ) 窦( ) 厥( ) 倜傥( ) 叵( ) 淋漓( ) 拗( ) 盔甲( ) 锡箔( ) 绅士( ) 高枕而卧 mì bǐ zhuó shāi shú ǎi ɡōnɡ pǔ bó yuān bó sù rú tuì ɡuì dǐnɡ dòu jué tì tǎnɡ pǒ lín lí ǎo kuī bó shēn 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旧时地方上有权有势、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 多音字 ( )拗断( )执拗 ( )拗口 ( )攒动( )积攒 拗 攒 ǎo niù ào cuán zǎn 学习方法 1.默读,5分钟读完文章。 (1)动眼不动嘴。(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 (2)边读边思考。 (3)有速度地默读。 (4)整体性地默读课文。 2.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和作者情感。 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默读课文,找到关键语段,并圈画出其中能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字词。 三味书屋 不舍 不情愿 百草园 不知道;而且还是;最严厉;也许(过渡段) 早已;连……也已经(首段) 不能常到;Ade;我的(过渡段) 喜爱 乐园(首段) 怀念 早已没有了罢(尾段) 忆童年趣 走进百草园 “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有没有矛盾 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 “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 “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 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 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走进百草园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走进百草园 有趣的自然景物 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何首乌和木莲 “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 整体 局部 写作顺序 先静物 后动物 先动物 后静物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葚 鸣蝉 叫天子 黄蜂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覆盆子 ︷ ︷ 视觉 听觉 触觉 味觉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 ﹙ 碧绿的 ﹚ 菜畦 ﹙ 光滑的 ﹚ 石井栏 ﹙ 高大的 ﹚ 皂荚树 ﹙ 紫红的 ﹚ 桑椹 长吟 ﹚ 鸣蝉 ﹙ 伏 ﹚ ﹙ 肥胖的 ﹚ 黄蜂 ﹙ ﹙ ﹙ 轻捷的 ﹚ 叫天子 窜 ﹚ 静 低 态 动 高 态 高 低 观察景物: 层次井然 多角度、多感官 借助“ 准确的形容 ” 即能表情达意 精选词语,抓住事物特点 “不必说......不必说......单是......”哪个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有什么作用? 有趣的自然景物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 翻 动 按 啪 ﹙声音﹚ 物 单是 …… 喷 ﹙动作﹚ 就有 …… 何首乌藤 缠络 ﹙形状﹚ 木莲藤 像莲房 ﹙形状﹚ 木莲果 拔 植 臃肿 ﹙形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