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屠杀中国龙 “(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已经瓜分完毕的时候,争夺这些半独立国的斗争一定会特别尖锐起来。” ———《列宁选集》第2卷 中国 朝鲜 波斯 土耳其 半独立状态 肥肉 争夺朝鲜成为中心环节 …… 壹 从海战到国耻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1842年《南京条约》 1860年《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1854年 美日《神奈川条约》 黑船事件 大政奉还图 明治维新 美国海军在日本登陆 1858年《日美友好通商条约》 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第一个付诸实践的日本有何底气? 明治维新前与后的日本 亚州乃至全世界 中国 朝鲜 日本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蒙满;欲征服蒙满,必先征服朝鲜”。 ———《田中奏折》大陆政策 “不问一身艰难辛苦,经营四方,安抚亿兆。冀终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1868年《御笔信》 根本原因: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表达对外征伐的意愿 1.战前的日本: 日本为什么要挑起战争?打的什么算盘? 2.战前的清政府: 两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材料一:中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材料二:1888年慈禧太后想要修个园子,连续7年每年挪用海军衙门经费30万两,费用依旧不够,命令李鸿章向两江、两广以筹办海防为名募捐400多万两白银,共计600多万两修建颐和园。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多万两,花费相当于购买三艘“定远”号的费用。 清政府国库空虚,军备废弛,国力衰败。 慈禧太后:战争爆发时,慈禧太后正在筹备她60岁生日, “万寿庆典”,希望与日本和平了结。 清朝虽地域辽阔,然从近年来之陆海军备看,徒具其表,不足为惧。 ———山村睿 清朝消极备战(可乘之机) 材料:所有国家均同情中国,但没有一个国家帮助它……日本战胜中国,都可以分一杯羹。 ———(英)赫德 美 英 德法 俄 支持 支持 支持 暂时默许 材料5: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强各打着自己的算盘: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俄国采取不干涉政策。 3.外部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外侵略,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催化剂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道起义。 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 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 导火索 材料三 日本训令驻朝公使:“促使中日冲突,实为当前急务,为实行此事,可以采取任何手段”。 ———摘编自陆奥宗光(1844-1897)回忆录《蹇蹇录》 蓄意挑起战争 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是根据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组合来纪年的。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60,所以干支纪年就会出现“六十一甲子”的现象了。 甲午风云英雄祭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1894—1895) 第5课 观察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战争过程。 平壤战役 左宝贵牺牲,叶志超逃跑,平壤失守,战火烧至东北 丰岛海战 中日正式宣战 黄海海战 邓世昌牺牲,丧失黄海制海权 辽东战役 徐邦道牺牲 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丁汝昌自杀殉国 经过: ①丰岛海战 1894年7月,日军在朝鲜半岛丰岛海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