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6052

教科版(2017秋)五下第四单元知识点

日期:2025-09-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100次 大小:4198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科,2017,五下,第四,单元,知识点
  • cover
教科版科学五下第四单元《热》 第1课 温度与水的变化 1.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态存在,物态变化取决于温度等。 2.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 3.观察水加热时的变化现象:(1)实验注意事项①戴护目镜。②正确使用酒精灯等仪器,防止烫伤:酒精灯只能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③烧杯加热需要垫石棉网,使底部均匀受热。(2)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会停止沸腾,水的温度会降低。(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会持续沸腾,水的温度不变。(3)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水的沸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非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不一定是100℃)。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称为蒸发。 4.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且持续吸热。 5.水结冰时的温度,叫水的凝固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 第2课 水的蒸发和凝结 1.水在吸收或放出一定热量后,会发生物态变化。 2.水的蒸发过程吸收热量,水蒸气凝结成水的过程放出热量。 3.水的蒸发:湿衣服变干、水洼变干等。 4.水蒸气凝结成水:浴室镜面上形成的水滴、水烧开时冒的白气(小水滴)、清晨草叶上的露珠。 5.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6.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1)在玻璃杯内加入冰块,用干布将玻璃杯外壁擦拭干净,静置一会儿,观察玻璃杯外壁,发现出现了小水珠。这是因为玻璃杯内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2)若再加入食盐,玻璃杯内温度更低,外壁上出现的小水珠更多。(3)实验结论:温度越低,水凝结得越快。 7.自然界中水的形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云、雾、雨、露、霜、雪等,他们的形成都与水蒸气的凝结有关。(1)云: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珠和凝华形成的小冰晶的集合体。(2)雾:水蒸气凝结成的细微水滴。(3)雨:云中的水降落下来。(4)露: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珠。(5)霜: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6)雪:水蒸气直接凝华或水滴凝固而成的固态水。 第3课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 1.刚从冰箱里取出的牛奶,要使它变成热的,我们会把它浸在热水中。 热会从热水转移到牛奶。 2.将温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触温度:(1)实验现象:凉水的温度逐渐升高,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最终凉水和热水的温度相同。凉水的温度不会一直上升,热水的温度不会一直下降。(2)实验结论: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3)实验中用试管控制凉水的水量,使用大烧杯让热水尽量多一些的目的是让凉水的温度尽快上升,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3.在实验中,我们测量物体的温度通常使用温度计,生活中还有更多可以感知温度的方法,比如使用感温纸带、感温粉末。 4.在实验中,我们不能用手指来感知物体的温度,因为手指容易被烫伤,而且手指的感觉不准确,误差较大。 第4课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1.热从热汤传到了勺口,然后又传到了勺柄。 2.在一根金属条表面均匀涂上蜡,然后将金属条固定在支架上。用火加热金属条的中部,金属条上的蜡从中部受热部分开始熔化,然后向两端依次熔化。 3.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从加热点(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传递。 4.热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或从一个高温物体传递给一个低温物体。热传递的方向与物体的体积、质量等无关。 5.热传递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方式。在固体中热的传递方式主要是热传导。(1)热传导: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如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2)热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热的方式,如空调制冷,暖风机取暖等。(3)热辐射: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不需要任何介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