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7922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节空气的组成练习试题(含答案)(适合鲁教版)

日期:2025-09-18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3519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空气,九年级,试题,适合,答案,组成
  • cover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 空气的组成 第1课时 定量认识空气的组成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稀有气体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2.英国科学家瑞利发现将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除去后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略大于纯净氮气的密度,造成这一差异主要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  ) A.H2  B.He  C.H2O  D.Ar 3.下列事实能说明空气中有哪些成分 请在横线上填写有关物质的名称。 (1)煤能在空气中燃烧:    ; (2)空气是制氮肥的原料:    ; (3)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    ; (4)澄清的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    。 4.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 A.汞槽和曲颈甑中汞的作用都是消耗氧气 B.实验结束,曲颈甑中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说明空气为混合物 C.为了节约药品,实验时,曲颈甑中的汞取少量即可 D.结束加热后不需要冷却,可立即测量玻璃钟罩中汞柱上升的高度 5.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足量),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发现烧杯内的水被吸入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上方空气体积的。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生成了固体小颗粒 B.可用蜡烛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C.该实验证明了O2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D.该实验还不能证明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6.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图,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实验现象是         。 (2)实验前后,在读取数据时,小气球需保持的状态是    。 (3)实验过程中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 (4)在实验中,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完成表格。 (5)实验中,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所测得氧气的含量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①              ; ②          。 7.下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惰性电热板”通电发热后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左右隔板间距离为20 cm。关于该实验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电热板上的红磷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 B.反应后剩余的主要气体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反应结束后切断电源,冷却至室温后左右隔板间距离约为4 cm D.可用足量的铜粉替代红磷进行实验 8.小科在图甲装置中装入过量的红磷,利用传感器测得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结合实验过程,可知小科是在图乙中的    时刻打开止水夹的。 (2)打开止水夹后,水从烧杯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的水位大约上升至刻度    处。 (3)实验后,小科用图像来反映装置内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9.某研究小组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验证实验。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白磷,按图1装置连接好。数据采集开始后,将试管放入热水中恒温加热,引燃白磷;待火星熄灭后,从热水中取出试管,再放入冷水中冷却至室温。压强传感器测定的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通过初始压强(p1)与反应结束后的压强(p2),可以计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1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b段,说明试管放入热水中,空气受热,压强变大 B.c点时,压强最大,白磷停止燃烧,已消耗全部的氧气 C.d~e段,表示的是试管从热水中取出后,放入冷水中冷却的过程 D.p1和p2分别为a和e所对应的压强 第2课时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关注空气质量 1.工业制氧气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先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关于这个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新物质氧气生成 B.分离液态空气是化学变化 C.是利用氮气和氧气沸点不同 D.工业制氧制得的是纯净的氧气 2.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