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新文化运动兴起 巴黎和会召开;五四运动爆发 中共一大举行,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共二大举行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第11课 五四运动 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意义。 2.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和取得初步胜利等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的意义,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理解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 1.背景 1912年3月10日 3月20日 1912年7-9月 1914年5月 1915年1月 1915年5月 1915年1月1日,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制定的《大总统选举法》公布。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接受旨在灭亡 中国的“二十一条”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为总统制 刺杀宋教仁 袁世凯在京就职 破坏责任内阁 镇压二次革命 材料二: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①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政局混乱。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政治上: ②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根本原因) 经济上: 材料一:陈旭麓(lù)曾说:“辛亥革命之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要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 ③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希望指辛亥革命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 落差指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领域“尊孔复古”的文化逆流。 思想上: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④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使先进知识分子 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把人们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国民独立人格,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1.背景 从甲午战役起到民国六七年间止。约二十年的中间,政治界虽变迁很大,思想界只能算同一个色彩。简单说,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但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申报馆编《最近之五十年》,1923年) 读材料,说说当时的中国社会最需要的变革是什么。 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把人们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国民独立人格,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陈独秀(1879—1942年) 字仲甫,安徽怀宁人 17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 1901年留学日本,学习法政。后来归国从事反清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提倡白话文,反对尊孔读经。 1917年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时间: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吾国之维新也,共和也,帝制也,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用心,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陈独秀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让我办十年杂志,全国思想都全改观。” ———陈独秀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新青年》、北京大学 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