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8932

《数字编码》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

日期:2025-11-1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508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数字编码,人教,三年级,上册,数学,格式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数字编码》第1课时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三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聚焦数字编码,以身份证号码和邮政编码为载体,介绍其组成规则与含义。引导学生体会数字编码的特点与作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数字有一定认识,但对数字编码了解有限。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但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有待提高。需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字编码。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观察生活中数字编码的应用,如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等。 2. 观察数字编码的特点和规律,感受其简洁性和唯一性。 思考现实世界 1. 思考数字编码的设计原理和意义,理解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思考如何根据需求设计合理的数字编码。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准确语言描述数字编码的含义和作用,与同学交流。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字编码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身份证号码的含义,包括地址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和校验码。 2. 体会数字编码的特点,如唯一性、简洁性和规律性。 3. 掌握邮政编码的组成和数字表示的含义。 难点 1. 学会用数字进行编码,设计合理的学号、工作证编号等。 2. 理解数字编码的设计原理和意义,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进行编码。 3. 运用数字编码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身份证号码和邮政编码卡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问题导入 (1) 教师展示问题:“与飞人刘翔同名的有1万多人,怎么区分每个人呢?”引发学生思考。 (2) 教师提问:“在银行办理业务时需要出示居民身份证,那身份证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关注身份证号码。 (3) 教师介绍:“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强调其重要性。 (4) 教师展示一个身份证号码“44052418800101 4001”,说:“通过调查,你从这个身份号码中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5)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6) 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方向,给予个别指导。 (7) 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8)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字编码。 1. 思考区分同名人员的方法。 2. 关注身份证号码的含义。 3. 小组讨论身份证号码包含的信息。 4.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评价任务 思考积极: 讨论投入: 发言清晰: 设计意图 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身份证号码探究 身份证号码组成讲解 身份证号码含义分析 (1) 教师展示身份证号码的组成结构,说:“公民身份号码是由18位数字按一定规则组成的,包括地址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和校验码。”并详细介绍各部分的位置。 (2) 教师以“44052418800101 4001”为例,讲解地址码“440524”表示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县,让学生了解地址码的作用。 (3) 教师讲解出生日期码“18800101”表示出生年月日,强调用0占位保证位数一致的原因。 (4) 教师介绍顺序码“400”,说明其与性别有关,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 (5) 教师讲解校验码“1”,说明它是由前17位数字计算得到的,可判别号码是否正确,当校验码是10时写成罗马数字X。 (6) 教师提问:“一对双胞胎的公民身份号码会一样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身份证号码的唯一性。 (7)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既然它要表达的意思可以用文字,那为什么还要用数码来表示呢?”让学生体会数字编码的简洁性。 (8) 教师展示不同地区的身份证号码,让学生分析地址码的规律,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