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概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旧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分子中广泛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单元时空: 1.阶段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主要表现: 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 新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3.中外联系: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4.关键词: 一条主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个口号 民主和科学 两大任务 反帝反封建 两个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三大事件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11课 五四运动 【2022年课标】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五四运动的史事,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感悟五四精神。 【思维导学】 【背记要点】 知识点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4.主要思想:民主与科学。 5.最为重要的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6.内容 (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3)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7.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8.局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知识点2、 五四运动的爆发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时间:1919年5月4日。 3.地点:北京天安门前。 4.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5.主力:学生。 6.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7.五四运动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