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2024版新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 01单元定位 02课标解读 03教材分析 04学情分析 05学习目标 06情境任务 07单元教学总体设计 08重难点突破 09跨学科学习 10背记清单 11 单元活动 12大事年表 13 分类速查 14 单元评价 一、单元地位与作用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聚焦于20世纪早期,以新文化运动兴起、五四运动爆发、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诞生成长为主线,展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崭新开篇与初步拓展的历史脉络。 2.历史阶段定位 一战期间及战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与经济掠夺,国内民族工业短暂发展,工人阶级队伍扩大。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解放思想,俄国十月革命送来马克思主义曙光。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成导火索,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随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共应运而生,中国革命有了坚强领导核心,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全新时代。 3.主题定位 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为主题。核心内容涵盖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过程、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传播路径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理论宣传;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中共一大、二大召开及党纲制定;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与挫折等。 4.学科素养定位 时空观念:借助大事年表梳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时间节点、中共早期会议召开时序,运用地图标注马克思主义传播重点区域,分析时空要素对革命推进的影响。 史料实证:运用新文化运动时期刊物文章、五四传单、《共产党》月刊文章、中共早期会议记录、陈独秀李大钊书信等原始史料,引导学生辨别真伪、归纳要点,论证新文化运动性质、五四运动意义、中共成立必然性等观点。 历史理解:通过小组讨论、情境再现,使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价值、五四青年先锋精神、中共成立对改变革命面貌的关键意义,以及早期工人运动中劳资双方的利益诉求与互动逻辑。 历史解释:鼓励学生从多维度阐释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作用、五四运动划时代意义、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科学性、早期工人运动挫折原因等,优化解释框架,提升阐释水平。 唯物史观:以社会存在定意识析新文化运动根源,用经基上层建筑说中共诞生必然,借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明五四运动力量,凭阶级分析等解革命走向。 家国情怀:介绍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的思想探索、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为国家独立上街抗争事迹,讲述李大钊等为传播真理、领导工人运动不懈奋斗的故事,让学生领悟革命先驱爱国精神与担当意识,增强民族使命感。 二、大单元设计理念 1.整体性理念: 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为轴,把新文化运动兴起、五四运动爆发、思想传播、政党孕育、工人运动开展等内容串联。打破单课壁垒,从整体设计教学,让学生看到各环节承上启下关系,掌握革命形势逐步演进的内在逻辑。 2.问题导向理念: 设计“为何说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的风暴?”“为何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中共成立如何改变中国革命进程?”“早期工人运动为何会遭遇挫折?”等问题链,激发学生好奇心,通过研讨促使学生洞察历史发展深层动因,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境创设理念: 创设“新文化运动思想辩论会”“五四游行现场模拟”“早期共产党小组秘密集会研讨”“工人罢工谈判情景再现”等多元情境,让学生身处历史氛围,提升对历史的代入感,增强对革命复杂性与艰难性的认知。 4.学科融合理念: 重视跨学科勾连。与语文学科融合,通过研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白话文作品、五四爱国诗文感受时代思想脉搏;与政治学科结合,运用阶级分析理论剖析早期工人运动中劳资矛盾根源;和美术学科相联系,通过鉴赏反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画作感知时代风云。 1.关于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