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国近代史 1919 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 历史任务: 1840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侵略、反封建 鸦片战争 新中国成立 五四运动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 大单元整合 第一阶段:思想启蒙与理论传播期(1915年 - 1919年) 1.新文化运动点燃思想解放火种(1915年起) 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传入(1917年 - 1919年) 第二阶段:革命实践觉醒与阶级力量凝聚期(1919年 - 1921年) 1.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 2.中国共产党成立:革命有了领导核心(1921年) 第三阶段:革命纲领明确与工人运动高涨期(1922年 - 1923年) 1.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 2.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涨(1922年1月 - 1923年2月) 单元时空线索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内容概述 ———大概念:救亡图存道路的新探索 大单元整合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课时关系梳理 新思想 新开端 新政党 第11课 五四运动 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发起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工人阶级展现了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广为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领导阶级新 指导思想新 奋斗目标新 单元内容概述 大单元整合 1915年 1918年 1919年 1921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思想文化近代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的革命精神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从1915年到1922休刊,《新青年》带领当时的中国人走过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呢 创刊于1915年9月 停刊于1926年7月 曾经走过10年10个月 共出版了9卷+4期季刊、5期不定刊 《青年杂志》封面 《新青年》封面 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经济技术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改革 改革 革命 思想解放 事件 方式 领域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 救亡图存 口号 “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 民主与科学 结果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失败了 成功:终结君主专制制度 失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高潮 特点: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大单元整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五四运动 中 国 历 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绘画) 青年学生运动 上海商人罢市游行 01 素养目标 03 整体感知 04 问题探究 05 拓展延伸 06 课堂反馈 07 板书设计 08 作业布置 02 新知导入 本课定位 大单元贯通总纲 纵向时间串联:1915 年陈独秀倡新文化启蒙,1919 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五四,京学游行后转沪、主力学生变工人,后续马传加速,为 1921 年中共成立奠思想干部基。 横向维度拓展:思想上:新文化运动批孔教、推白话文反封建,为五四供思想武器,五四转思想为爱国实践;政治上:北洋黑暗、巴黎和会分山东、十月革命予范式;社会上:一战民资壮工人,学市民工联合成反帝浪。 核心定位锚定: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体现彻底反帝反封建性质,工人阶级首次独立登上政治舞台,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实现从思想启蒙到革命实践的历史转型。 素养目标 2022年课程标准: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五四运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