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9546

川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第二节 改造家庭网络第二课时 教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1664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二,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信息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课题 改造家庭网络(第二课时)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七年级上册信息科技课《第二节 改造家庭网络》内容,承接前序网络接入与协议知识。先从定义、IPv4/IPv6 差异、查询方法解析 IP 地址,解答数据传递问题;再以家庭网络改造为载体,通过四大任务实现知识落地。整体遵循 “解决问题 - 实践应用” 逻辑,呼应学科用技术解决生活问题的目标,是 “理论 - 实践 - 创新” 教学关键环节。 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1、理解 IP 地址是网络设备 “唯一标识” 及保障数据准确传输的作用,能区分 IPv4(32 位十进制)与 IPv6(128 位,解决地址耗尽)的格式和应用场景。2、认识到家庭设备增多(智能家电、移动设备)带来的网络需求变化(信号覆盖、速度稳定性),感知网络改造的必要性和意义。二、计算思维1、能通过分析 IP 地址冲突致网络中断的现象,推理 “唯一性” 对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性,培养 “因果关联” 逻辑思维。2、规划家庭网络改造时,能综合考虑设备位置(如路由器覆盖全屋)、设备需求(如高清电视需稳定连接)等,形成 “多维度分析 - 优化方案” 思维模式。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1、能熟练掌握 Windows 电脑和手机的 IP 地址查询方法,独立统计路由器、电脑、手机等家庭常见设备的 IP 地址,具备基础数字化信息采集能力。2、能参考教材示意图,绘制标注设备连接关系的家庭网络连接图、规划路由器位置的房屋网络设备平面图,初步制定改造预算清单,培养数字化规划与设计能力。四、信息社会责任感1、网络改造实践中,能考虑家庭成员不同需求(如老人用智能电视、学生用电脑学习),合理分配网络资源,树立 “技术服务于全体成员” 的责任意识。2、结合无线路由器安全防护功能,强化家庭网络安全意识,不泄露设备 IP 地址、Wi-Fi 密码等敏感信息,养成规范用网习惯。 重点 1、掌握 IP 地址的概念、IPv4 与 IPv6 格式及电脑端、手机端查询方法,能独立统计家庭设备 IP 地址。2、理解家庭网络改造的统计 IP、画示意图、画平面图、做预算四大核心任务,能结合家庭实际完成基础改造规划。 难点 1、准确理解 IPv4 地址 “32 位二进制转十进制” 的逻辑(如 “192.168.1.1” 的构成),不混淆地址格式与设备标识的关系。2、结合家庭房屋结构(如墙体遮挡、房间布局)规划无线路由器位置,确保信号全覆盖,平衡 “设备布局” 与 “信号质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复习回顾:提问 “上节课学习的 TCP/IP 协议像‘普通话’助力设备通信,但若教室有两名同学同名,老师喊名会认错人 ——— 网络中设备众多,数据如何精准找到‘目标设备’?”2. 案例引入:展示 “家庭两台电脑 IP 地址相同致均无法联网” 的案例图片,提问 “大家是否遇到过类似网络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3. 引出课题:通过讨论明确 “IP 地址是设备的唯一标识”,进而引出本节课主题‘IP 地址与家庭网络改造’。 复习:结合 TCP/IP 知识,思考 “数据找目标设备” 并作答。案例:看案例图、忆经历,讨论析因,想 “设备标识” 作用。引题:参与讨论,懂 IP 地址是设备标识,明确主题,愿解家庭网络问题。 复习:用 “普通话”“同名同学” 类比,衔接 TCP/IP 知识,引学生疑问,为新知铺垫。案例:借家庭网络故障案例,贴近生活促共鸣,引导思考 “设备标识” 重要性,培养问题意识。引题:讨论明确核心概念,引出课主题,让学生感知知识实用,激发解决家庭网络问题兴趣,明确目标。 讲授新课 一、IP 地址(一)概念与作用讲解1、结合教材定义 IP 地址为 “互联网协议分配的统一格式地址”,类比 “家庭住址” 讲其确保数据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