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09758

【真题汇编】期中核心考点专项训练:名篇名句默写-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

日期:2025-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7次 大小:2921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5-2026,答案,统编,上册,七年级,语文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真题汇编】期中核心考点专项训练:名篇名句默写-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 1.(24-25七年级上·福建福州·期中)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天地万物,往来不息。万物起始,北固山下,江春又临,“(1) ,(2) ”,诗人在残冬将尽未尽之时,敏感地捕捉到了春的气息;杨花飘落时节,有人为朋友贬谪龙标满怀担忧,将一腔愁思寄托明月,“(3) ,随君直到夜郎西”;也有人暮春遇故人,不禁感慨“(4) ,崔九堂前几度闻”的繁华过往。人们说,愁字心上秋,有人将一腔报国志赋予疆场,重阳时节以(5)“ ,(6) ”的诗句表达思乡之情,实则更寄托了对和平的渴望。江山如画,君子如玉。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7) ,(8) ”,甘于贫穷,不把追求物质享受挂在心上。 2.(24-25七年级上·黑龙江哈尔滨·期中)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诗词是传承古今的歌唱。在中国古诗文流传至今,传承的绝不仅仅只是诗词和文字,还有当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看杨花落尽,听子规啼鸣,我们从“我寄愁心与明月,(1) ”中感受到李白与友人的深情厚谊。瑟瑟秋风,荒凉古道,尽显凄凉,我们从“夕阳西下,(2) ”中看到游子飘零天涯的凄苦愁楚。战火纷飞,断墙残壁,我们从“(3) ,应傍战场开”中听到诗人对和平的渴望。而故乡是中国人心中不变的坐标,我们从“(4) ,一夜征人尽望乡”中体会到古人蕴藉悠长的思乡之情。 中国经典体现的深邃思想和无穷智慧,亦为我辈青年焕发出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恰如《论语》中的“(5) ,(6) ”指出学思辩证结合的重要性,传统文化的思想之光至今仍指引着我们一路前行。 3.(24-25七年级上·浙江绍兴·期中)活动小组梳理整合了“自然风光”古诗文辑录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充完整。 诗人们游祖国大地,赏自然美景,抒内心情思。马致远写出羁旅之人眼中的景色,“①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王湾路过北固山,“②乡书何处达? ”,在江上行舟,思念家乡。李白在暮春之季,慨叹“我寄愁心与明月,③ ”:杜甫与友人意外重逢,慨叹“正是江南好风景,④ ”;李益夜上受降城,感叹“⑤ ,受降城外月如霜”。孔子站在河边,感慨⑥“ ,不舍昼夜”。 4.(24-25七年级上·湖南长沙·期中)名句默写 文学之美体现在文学的诗情画意中,我们随着文字的流动,共鸣着内心的情感与思考。“① , ”(《次北固山下》)尽显开阔景象,同时也是人生旅途一帆风顺的愿景。而“②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把愁绪托付给明月,即便相隔千里,那份心系故友的情感依旧坚定。 “③ , ”(《论语·为政》)讲述了学习与思考结合的重要性。在“④ ,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故园的菊花依旧开放,即便是在动荡之中,仍有一种坚韧的美。“夜发清溪向三峡,⑤ ”(《峨眉山月歌》)将我们带入了夜航的动人画面,即使人未能相见,心却早已向彼岸飞去。这些句段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心灵的咏叹,它们构成了文学之美的多重面容。 5.(24-25七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请将下列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2) ,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 , 。”(王湾《次北固山下》),光阴流转,时序交替,富有理趣。 (4)《论语》中为我们揭示了学习之道。“ , 。”强调独立思考,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理解和体会。 6.(24-25七年级上·吉林长春·期中)古诗文默写填空 一年四季,各有其美,在古诗词中寻找四季,唯美了时光,惊艳了岁月。王湾《次北固山下》中(1)“ , ”一句写出了春天潮水涨满之后,江水浩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