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0410

1.3 指南针(教学设计) (表格式)(新教材)

日期:2025-09-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253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指南针,教学设计,格式,新教材,教材
  • cover
人教鄂教版(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 《指南针》教学设计 课题 1.3 指南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知道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工具,其核心是磁针(被磁化的钢针); 2. 理解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是指南针工作的原理; 3. 知道指南针的历史(如沈括的记载)。 科学思维: 1. 通过对比不同形状磁铁(条形、环形)的指向性,归纳“磁铁能指示南北”的共性; 2. 能分析指南针各部分(磁针、外壳、方位盘)的功能,发展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思维; 3. 能基于实验现象(如磁针静止方向)推理“地球是个大磁体”。 探究实践: 1. 能根据需求设计并制作简易指南针(如水浮法、悬挂法),完成“设计—制作—测试—改进”全过程; 2. 能使用自制的指南针测量方向(如窗户朝向),并记录数据; 3. 能针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如指针晃动、指向不准)提出改进方案(如加防风罩、固定方位盘)。 态度责任: 1. 对“自制工具”产生兴趣,养成耐心、细致的实验习惯; 2. 体会我国古代科学家(沈括)的科学探索精神,增强文化认同; 3. 意识到指南针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指南针的结构(磁针、外壳、方位盘)与工作原理(磁铁指示方向);能设计并制作简易指南针。 难点: 理解“磁化现象”(钢针被磁铁摩擦后获得磁性);通过实验现象推理“地球是磁体”的科学结论。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聚焦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户外探险迷路的短视频,视频中人物因缺乏方向指引陷入困境,提问学生:“在户外迷路时,怎样才能快速辨别方向呢?”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 学生交流:太阳、北极星、树叶疏密…… 教师追问:“古代没有手机,人们用什么工具?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指南针’———古人智慧的结晶!” 课 程 学 习 二、探索 环节1:认识指南针———结构与功能(8分钟) 任务1:观察指南针,完成结构记录表(结合第2张图“指南针结构记录表”)。 教师分发实物指南针,学生分组观察并填写表格: 结构名称功能描述(结合观察)磁针被磁化的钢针,能自由转动并指向南北外壳(塑料/金属)保护磁针,防止碰撞方位盘(刻度)标注“东、南、西、北”,帮助读取方向悬挂线/支架固定磁针,使其能自由旋转 任务2:讨论“指南针的使用方法,指南针为什么能指示方向”。 教师提问:“磁针是磁铁做的,它为什么总指向南北?”(引导学生回忆前课“磁铁的指向性”:磁铁静止时N极指向北,S极指向南) 学生推理:磁针是磁铁,地球可能是个大磁体,磁针被地球磁场吸引/排斥,从而指向南北。 环节2:制作指南针———设计与实践(12分钟) 任务1:设计指南针(结合第1张图“设计指南针”步骤)。 教师提问:“如果让你设计一个指南针,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制作?”(学生讨论后,教师出示材料清单:钢针、磁铁、塑料碗、水、硬纸板等) 学生分组绘制设计图(标注材料、步骤),并分享思路(如“用塑料碗装水,钢针浮在水面”“用硬纸板做方位盘”)。 任务2:制作简易指南针(水浮法,结合第1张图“制作小磁针”步骤)。 教师示范关键步骤: ① 磁化钢针:用磁铁的N极沿钢针同一方向摩擦20次(强调“安全”:轻拿钢针,避免扎手); ② 制作浮具:将塑料碗装水,放入硬纸板(中间戳小孔固定钢针); ③ 测试指向:将磁化的钢针轻轻放在纸板上,观察静止时的方向。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提醒:磁化要“同一方向”,避免来回摩擦导致消磁)。 任务3:改进指南针(结合第1张图“改进指南针”) 。 教师提问:“测试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改进?”(预设问题:指针晃动大、指向不准) 学生提出改进方案:加防风罩(纸筒)、固定方位盘(用胶带粘牢)、选择更光滑的浮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