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0692

西师大版三上3.1《乘加乘减》(教案)

日期:2025-11-15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20463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师大,三上,乘加乘减,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三单元 课题 《乘加乘减》 课时 一课时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数与代数”领域对第二学段(1-3年级)的要求: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发展运算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起始内容,以“买足球和篮球一共用多少钱”的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从分步计算过渡到综合算式计算,明确乘加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顺序;通过后续“想一想”的乘加、乘减练习,巩固运算顺序,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含括号、多步运算等)奠定基础。在编排上遵循“问题驱动—算法探究—巩固应用”的路径:先创设“购买体育用品”的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用“分步计算”解决问题;再引导学生将分步算式整合为综合算式,探究并明确“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最后通过“想一想”的对比练习,强化“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先算乘法”的规则,体现从“具体问题解决”到“抽象运算顺序掌握”的认知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已熟练掌握表内乘法和百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具备用“分步计算”解决含“乘法与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经验,但对“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缺乏系统认知,易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直觉影响,出现运算顺序错误(如先算加减法,后算乘法)。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能结合情境理解“先算乘法(如2个篮球的总价),再算加法(加足球的价格)”的逻辑,但将这种逻辑抽象为“乘加混合运算顺序”时,需要借助直观情境与对比练习来强化认知;自主归纳运算顺序的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引导。 核心素养目标 1.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掌握“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提升运算的准确性与熟练度。2. 能结合“买球”的实际情境,推理出“先算乘法(求多个相同物品的总价),再算加减法(与另一物品价格合并或扣除)”的运算顺序合理性,培养逻辑推理能力。3.能运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类似“购物总价”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实用性。4.建立“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模型,为后续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提供认知基础。 教学重点 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避免出现“先算加减法,后算乘法”的运算顺序错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 复习提问,温故孕新1.算一算,连一连。2.看图列式。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 二、引新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带来两个体育用品谜语,考考大家!请看第一个谜语。课件出示:圆圆的身体,黑白相间,脚儿一踢,蹦蹦跳跳,能进大门,能夺荣耀。(打一体育用品)师:对啦,是足球!请看第二个。课件出示:外皮棕棕,像个小瓜,拍打蹦高,赛场争雄。(打一体育用品)师:没错,是篮球。小朋友们,周末大家有没有和爸爸妈妈去超市或者商店买东西呀?师:买东西的时候,是不是得算清楚一共花了多少钱?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商店买球的故事,咱们一起看看怎么算出买球的总花费。 学生独自猜一猜:足球。 学生独自猜一猜:篮球。 学生:有。 学生:是。 以足球、篮球的谜语导入,契合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点,迅速吸引注意力,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对数学计算的畏难情绪,激发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三、探究 合作探究,活动领悟探究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