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了解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掌握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 理解课文,学会在文中搜索消息的各要素。 感受作者在消息中的情感和立场,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为了革命胜利勇往直前的决心。 文体知识 新闻: 新闻是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的报道。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本课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新闻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主标题和副标题。 注:可以没有引标题和副标题,但不能没有主标题。 示例:2021.7.17《人民日报》 引标题 主标题(字号最大) 副标题 四、文体知识简介———新闻 新闻(消息)的特点: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新闻(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消息)必不可少的主要部分;背景、结语是新闻的辅助部分。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它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它可以让人们一目了然地知道新闻的主要内容。 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六要素又称五个“W”和一个“H”:who(何人)、what(何事)、 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和how(如何)。 什么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消息的三个特点:1.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真实性);2.报道迅速及时(时效性); 3.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 倒金字塔结构:消息写作中的常用结构。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把最重要的写在前面,然后将各个事实按其重要度依次写,犹如倒置的金字塔,因而得名。它具有易于组织材料,方便阅读的特点。 消息的六要素:5W1H Who When Where Why What How 何人 何时 何处 何因 何事 如何 人物 时间 地点 起因 经过 结果 某人某时在某地由于某种原因做某事出现某种结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他也是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其主要作品有《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一、导入及背景 1945年9月,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署投降书。 一、导入及背景 到1949年1月,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 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但仍有204万兵力据守长江以南。 此时,国民党提出和平谈判,企图借“和谈”的烟幕,构筑长江防线,与共产党划江而治。 当时,我方的兵力已近四百万,对蒋介石的企图,我方早已洞悉并组织了百万大军威逼长江,做好了随时渡江的准备。 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在我方主导的《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和平谈判宣告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我百万大军奉命于当晚发起渡江战役,成功突破了国民党长江防线。在彻底摧毁敌人长江防线的同时,《人民日报》于22日和24日先后刊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一略一详两则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了我军突破敌阵、占领长江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一、导入及背景 抗战胜利以后,全国人民都希望“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