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论语》十二章 稳基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不愠(yùn) 不亦说乎(yuè) 思而不学则殆(dài) B. 论语(lùn) 三省吾身(xǐnɡ) 学而不思则罔(wǎnɡ) C. 逾矩(yú) 不堪其忧(shèn) 一箪食(dān) D. 曲肱(ɡōnɡ) 不舍昼夜(zhòu) 博学笃志(nǔ)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B.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 D.逝者如斯夫 逝:往、离去 3下列各句中的“而”与“温故而知新”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人不知而不愠 B.博学而笃志 C.学而不思则罔 D.择其善者而从之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以语录体为主,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B.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后世尊为“圣人”“至圣先师”。 C.“子”是古代对别人的尊称;“匹夫”是指平民中的男子。 D.《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三十而立”“温故知新”“箪食瓢饮”等。 5默写。(6分) (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2)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正所谓:“ , 。” (3)《<论语>十二章》中,阐述读书求学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 。” 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分) 译文: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分) 译文: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分) 译文: 巧提升·阅读与鉴赏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10分) 7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方法。请解释这一方法的具体含义,并谈谈你对它的理解。(4分) 答: 8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4分) 答: 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从这句话中悟出什么道理 (2分) 答: 【迁移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4分)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子路受教 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 ”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 ”子路曰:“学岂益哉也 ”孔子曰:“御狂马不释策①,操弓不反檠②。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毁仁恶士,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③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 ”孔子曰:“栝④而羽⑤之镞⑥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①策:马鞭。②檠(qínɡ):矫正弓弩的器具。③柔:使木弯曲或伸直。④栝(ɡuā):箭杆的末端。⑤羽:名词用作动词,装上箭羽。⑥镞(zú):名词用作动词,装上箭头。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B.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C.好长剑 好:好处 D.学岂益哉也 益:有好处 11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分) 译文: (2)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3分) 译文: 1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栝 而 羽 之 镞 而 砺 之 其 入 之 不 亦 深 乎 答: 13你读懂孔子想要告诉子路的道理了吗 请写在下面。(2分) 答: 14班级里的林林同学很聪明,觉得不需要向其他同学学习。请你委婉指出他的不足,并用《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虚心好学。(2分) 答: 拓思维·实践与探究 15请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