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物理观念] 把几个导体依次首尾相连,接入电路,这样的连接方式叫作串联,把几个导体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然后把这两端接入电路,这样的连接方式叫作并联. 例1 0.4 8 [解析] 因为R1、R2并联,所以根据I=可得通过的电流之比==,由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得I1+I2=I,联立解得I1=0.4 A,I2=0.8 A,则电阻R2两端电压U2=I2R2=8 V. 变式1 AC [解析] 当c、d端用导线连接时,R2与R3并联,总电阻为30 Ω,再与R1串联,a、b间等效电阻为40 Ω,选项A正确;当a、b端用导线连接时,R1与R3并联,总电阻为8 Ω,再与R2串联,c、d间等效电阻为128 Ω,选项B错误;当a、b两端接测试电源时,电阻R2未接入电路,c、d两端的电压即为R3两端的电压,Ucd=×100 V=80 V,选项C正确;当c、d两端接测试电源时,电阻R1未接入电路, a、b两端的电压即为R3两端的电压,Uab=×100 V=25 V,选项D错误. 例2 BC [解析] 灵敏电流计G和电阻箱R并联时,由于电阻箱的分流,故测量的最大电流值增大,改装成电流表,R增大时,甲表中电阻箱分流减小,满偏电流减小,选项A错误,B正确;灵敏电流计G和电阻箱R串联时,由于电阻箱的分压,故测量的最大电压值增大,改装成电压表,R增大时,电阻箱分担的电压增大,乙表满偏电压增大,选项C正确,D错误. 变式2 2900 12 000 [解析] 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由欧姆定律得 U1=3 V=Ig(R1+Rg) 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由欧姆定律得 U2=15 V=Ig(R2+R1+Rg) 代入数据解得R1=2000 Ω,R2=12 000 Ω. 随堂巩固 1.C [解析] R1与R2并联,电流之比为电阻之比的倒数,即电流之比为2∶1,则电流表A1的示数是电流表A的示数的,即0.4 A,选项C正确. 2.C [解析] 把一个电流表改装成一个电压表,要串联一个电阻,B、D错误.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Ig时,电流表两端的电压Ug=IgRg=1×10-3×500 V=0.5 V,串联电阻R分担的电压UR=U-Ug=10 V-0.5 V=9.5 V,所以串联电阻的阻值R===9.5 kΩ,A错误,C正确. 3.B [解析] 若使用a和b两个接线柱,则R2与毫安表串联后再与R1并联,根据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可得(100 Ω+R2)×1 mA=R1×(I-1 mA),解得I=25 mA,故A错误,B正确;若使用a和c两个接线柱,则R2与R1串联后再与毫安表并联,根据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可得100 Ω×1 mA=(R1+R2)×(I-1 mA),解得I=5 mA,故C、D错误.第4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B [解析] 两电阻并联时,电流的比值等于电阻的比值的倒数,故R1与R2的电阻之比为2∶1;两电阻串联时,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故R1与R2两端电压之比为2∶1,选项B正确. 2.A [解析] 并联电路的各支路电流之比等于电阻的倒数之比,故A正确. 3.AB [解析] 设A、B间电压为U,S断开时,R1和R2串联,两端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即为1∶5,R1两端的电压为,选项A正确;S闭合时,R3与R2并联的阻值为5 Ω,R1与R并的电压之比为2∶5,R1两端的电压为,选项C、D错误;S闭合时,通过R2与R3的电流相等,等于通过R1的电流的一半,选项B正确. 4.A [解析] 由图可知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时,R0两端的电压,即输出端C、D两端的电压可以达到U0,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1时,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输出端C、D两端的电压可以达到U0,故输出端C、D两端的电压U的变化范围为U0~U0,故选A. 5.B [解析] 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都为理想电流表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甲测通过R2支路的电流,电流表乙测干路电流,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两表示数之比为==,整理得=,流过R1、R2两电阻的电流之比为===,则两电阻的阻值之比为=,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都为理想电压表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甲测电源两端的电压,电压表乙测R2两端的电压,根据电阻之比和I=,可得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所以U甲∶U乙=5∶4,故选B. 6.B [解析] 使用A、B两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