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2320

浙美版(2024)八上 第五单元第10课《心灵的慰藉》素材+教案+课件(16页)

日期:2025-09-18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86次 大小:1294909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心灵的慰藉,课件,教案,素材,10课,美版
    (课件网) 古典国风艺术赏析与创作实践 情境导入: 艺术与情感的共鸣 视频播放:《艺术的慰藉》片段(3分钟),涵盖梵 高、贝多芬等艺术家困境创作故事 引导问题:艺术家面临挫折时,艺术创作如何成为心 灵支撑? 学生活动:记录触动作品,自由发言分享“艺术与情 感”初理解 核心作品:《黄州寒食诗帖》 新知探究:苏轼的逆境重生 观察引导:字体大小、笔画粗细变化如何反映苏轼心情? 历史背景:苏轼被贬黄州,生活困顿 小组讨论:“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意象与书法笔触的 关联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作品情感分析表(示例) 作品名称:《黄州寒食诗帖》 构图: 行距疏密有致,字形大小错落,体现情绪起伏 笔触: 急促与舒缓交替,“破灶”二字笔画厚重,表现生活困顿 色彩: 单一墨色,通过浓淡干湿变化营造层次感 象征符号: “雨”“苇”等意象,象征人生逆境 新知探究:中西对比 徐渭《墨葡萄图》 vs 弗里德里希《雾海上的旅人》 提问 两位艺术家如何用不同艺术语言表达孤独感? 学生活动 分组完成“作品情感分析表”(构图、笔触、 色彩、象征符号) 技法示范:构图与主题象征 《潇湘竹石图》构图解析 主体突出:破石而出的幼竹(象征逆境抗争) 背景衬托:顽石(代表人生困境) 空间层次:远近虚实结合 技法素材:毛笔、宣纸、墨汁(或数字绘画工具) 技法示范:书法用笔与情感表达 急促线条 → 表达焦虑、紧张的情绪。 流畅线条 → 传递平静、舒缓的心境。 厚重笔画 → 象征压抑、沉重的情感。 互动环节:模仿练习用线条表现“喜悦”“愤怒”“平静”,小组互 助点评。 创作实践:任务布置 创作任务:“我的情绪视觉日记” 选择一周内印象最深的情绪,用绘画、书法、拼贴等形式表达。 创作支架 情绪词汇表:欣喜、失落、期待、焦虑 表现手法:红色-热情,蓝色-平静;曲线-柔和,折线-紧张 创作实践:学生活动与指导 学生活动 独立创作:完成情绪美术作品+50字创作说明 小组交流:展示作品并简述思路 教师指导 巡回指导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个性化问题 展示评价:“情绪艺术展” 展览组织 教室四周布置学生作品,设“最具感染力”“最佳创意”“技法之 星”评选维度 学生活动 参观展览,为喜欢的作品贴“小星星”贴纸(每人3票) 互评句式:“我看到...我感受到...我建议...” 艺术是心灵的镜子与良药: 苏轼以书法书写逆境坚韧 徐渭以泼墨抒发愤懑 愿同学们学会用美表达自我,让美术成为成长挚友 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必做) 撰写《我最感动的一幅作品》赏析短文(300字),含作品信息、情感分析、个人感受,提交Word或手写稿。 拓展作业(选做) 创作系列“情绪明信片”(3-5张),统一风格表现不同情绪,赠予亲友并附寄语。 交流与探讨:欢迎课后分享创作心得与感悟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心灵的慰藉》教学设计 课题 心灵的慰藉 单元 五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 本课是浙美版2024八年级第五单元"美术与人生"的第一课,与后续《美术的力量》共同构成"美术与人生"主题单元。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不仅是审美对象,更是艺术家情感表达、心灵慰藉的重要方式。本课聚焦"心灵的慰藉"主题,通过分析中外艺术家在人生困境中如何通过创作获得自我救赎的案例,帮助学生认识美术的情感疗愈功能,理解艺术与人生的深层联系。 教材精选了苏轼、倪瓒、朱耷、徐渭、郑板桥等中国文人画家,以及弗里德里希、高更等西方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呈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家用创作应对挫折、表达心境的共同选择。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初步建立"艺术是心灵避风港"的认知,为后续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奠定基础。 认知特点:八年级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