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白杨礼赞 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我想问问大家:“礼赞”是什么意思? 明确:崇敬和赞美。从题目可以看出,这篇文章,作者是要表达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1.通过解题和朗读,抓反复出现的语句,理清文章脉络, 把握昂扬向上的感情。 2.通过研读,抓住白杨树的特征,理解白杨树的精神,结合背景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通过比较深化对象征手法的理解。 3.通过品味语段,理解烘托、对比、抑扬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培养写作技法运用能力。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活动1、读准字音: 坦荡如砥( ) 恹恹( )欲睡 虬枝( ) 无边无垠( ) 婆娑( ) 秀颀( ) dǐ yān qiú yín suō qí 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活动2、明确关键句:(全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活动3:联系上下文朗读关键句,思考:从“实在是不平凡的”到“决不是平凡的”,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差异?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读出自豪) 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读出赞叹) 决不是平凡的树! (读出坚定)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读出理性) 二、细读课文,深度研读 这些语句连起来,我们可以有哪些新发现? 赞美白杨树的原因是白杨树不平凡; “赞美”、“不平凡”反复出现, “赞美”是本文的情感线索, “不平凡”是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是结构文章的线索。 二、细读课文,深度研读 活动4:四个关键句将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串联在了一起。请研读每个关键句子所引领的内容,思考: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何处? 白杨的生长环境不平凡———无边无垠、坦荡如砥、雄伟、伟大。 白杨树的外形不平凡———笔直、向上、倔强挺立。 白杨树的精神不平凡———伟岸,正直,质朴,严肃,也不缺乏温和。 白杨树象征的人物不平凡———象征着质朴、坚强、力求上进、团结一心、守卫家乡的北方农民。 二、细读课文,深度研读 活动5:思考作者所赞美的北方农民,指的是哪一群人? 背景链接:从1940年5月起,作者茅盾在延安生活了5个月,他耳闻目睹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从这看到了中华民族光明的前途,因此在1941年写下了这篇文章。 作者笔下挺拔向上、极普通却不平凡的白杨树与作者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形象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因此,作者所赞颂的北方农民,指的是在共产党领导下英勇不屈的广大抗日军民。 四、延伸阅读,理解中心 全文五次赞美白杨树,第1段起了统领全文的作用,点明“白杨树不平凡”这根主线,接着通过二赞、三赞、四赞,层层深入的借物咏人,寓情于物。 课堂总结 白杨树 我赞美 情感线索 结构文章线索 不平凡 白杨礼赞 A.熟记读读写写中生字,任选5个生词造一个句子。 B.熟读并背诵第6———7段。 C.课后查找:象征手法。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1.播放歌曲《蜗牛》。 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的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 活动1:思考《蜗牛》的歌词与《白杨礼赞》在写法上有没有相似之处? 明确:都运用了象征手法 《蜗牛》的歌词中,蜗牛象征着每一个努力追逐梦想的普通人。 《白杨礼赞》中,白杨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