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2526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课件

日期:2025-09-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331304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历史,八年级,上册,7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 cover
(课件网) 1851年 1839年 1860年 1895年 1900年 虎门销烟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1900年 1856年 1894年 1840年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反抗: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 侵略:中华人民的民族危机 曾经高高在上的慈禧太后为什么会如此落魄?跟哪一事件有关呢? 导入新课 1.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等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通过运用图文史料,分析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代背景,培养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认识《辛丑条约》的危害性,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揭露八国联军野蛮残暴、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理解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培养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志向,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如何爆发的,最终结果如何? 镇压义和团反帝 爱国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攻占北京,大肆屠杀、劫掠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整体感知 ①根本原因: ②直接原因: 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③斗争对象: 帝国主义侵略者 ⑥性质: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④时 间: 19世纪末 ⑤地 点: 山东、直隶一带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义和团的“扶清灭洋”旗、团牌、告示 一、义和团运动 1.概况 扶清灭洋 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盲目 排外的 落后性 “灭洋” 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抱有幻想。 落后因素被清政府控制利用 “扶清” 进步性 局限性 进步性 局限性 一、义和团运动 2.口号 “皇太后……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决计不将义和团剿除。如予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拳乱纪闻》 剿杀 义和团运动初期,清朝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秩序,因此对义和团采取剿杀的政策。 招抚 清政府对义和团时“剿”时“抚”, 客观上有利于义和团的发展。 到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深入京津地区, 产生很大影响。 一、义和团运动 3.清政府态度 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不 同 点 发生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激化 斗争矛头 帝国主义 清政府 组织领导 无统一组织、领导和纲领,未建立政权 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有革命纲领,建立了政权 对西方的态度 盲目排外 领导人表现出向西方学习的愿望 范围 山东、直隶、北京、天津 从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 相 同 点 运动性质 农民为主体的旧式农民运动 斗争方式 都采用了暴力斗争的形式 影响 都沉重打击了反动势力 局限性 都暴露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结果 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对比提升 有人说如果没有义和团运动,就不会爆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你同意吗? 义和团发展迅速 (杀洋人、毁洋物) 清政府招抚义和团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材料: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在给德皇威廉二世的奏议中认为:“关干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现在“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引起列强强烈不满 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侵略权益 二、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英 美 俄 日 法 德 意 奥 (1)时间: (2)侵略者: 1900年(庚子年) 西摩尔 瓦德西 (3)头目: 西摩尔(前期)、瓦德西(接任者) 二、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