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2530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1111162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历史,八年级,上册,7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 cover
(课件网) 东交民巷 原名“东江米巷”,全长1552米,元朝时,是南北粮运的交通要道,因此而得名“东江米巷”,后来清政府在此处设立鸿胪寺和会同馆,负责接待外国使节。 “东江米巷”两端分别连通天安门广场和崇文门内大街,是清朝皇亲国戚聚集地,1901年后划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毛泽东命令入城仪式必须经过东交民巷,从此洗刷了50年来中国武装人员不得进入东交民巷的耻辱。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1900年-1901年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19世纪末,侵入山东冠县的外国教会势力,强行在梨园屯公共土地上建教堂,引起当地村民强烈不满。村民请来威县的梅花拳拳师支援,共同反抗教会压迫。在斗争中,他们打出“义和拳”的名号,于1898年10月在冠县起义,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 一.义和团运动 1.兴起: 洋教从何而来? 1894年,欧美籍的传教士已达2050人,中国籍神父有400人,接受西方传教的国人有八十万人。教堂也在不少地方建立起来,仅直隶、山东等四省就有教堂约四千处。 1858 年,《天津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义和团本来是19世纪末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民间秘密会社,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符请神等方法秘密聚众,称为“义和拳”,最初是民间秘密反清组织。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也有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义和团战士多头裹红巾、腰扎红带,手执大刀长矛。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2.概况:请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归纳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概况。 兴起原因: 主要成员: 斗争方式: 口号: 性质: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 毁教堂、拆铁道、断电线等 扶清灭洋 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一、义和团运动 农民 1900年义和团散发的揭帖漫画《射猪斩羊图》 3.口号:如何评价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 材料:闲游市中,见有售洋货者,或紧衣窄袖者,或物仿洋式,或上有洋字者,皆毁物杀人。 ———《乱中日记残稿》 表达了反帝国主义的斗争意识; 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抱有幻想; 让群众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主要矛盾 民族矛盾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其咒文有)“天灵灵,地灵灵,奉请祖师来显灵,一请唐僧猪八戒,二请沙僧孙悟空,三请二郎来显圣,四请马超黄汉升,五请济颠我佛祖,六请江湖柳树精…… ———龙顾山人:《庚子诗鉴》 材料一 著都饬所属文武各员,查明各种会匪名目,严行禁止,胆敢仍前聚众,藉闹教为名,结党滋事,并著从严惩办,以靖地方。” ———《上谕》1899年11月28日 材料二 皇太后……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决计不将义和团剿除……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拳乱纪闻》 剿灭 招抚 1900年夏,义和团发展迅速,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引起洋人不满 目的:利用义和团对付洋人,维护统治。 3.清政府态度: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态度如何?前后有何变化?原因? 材料2:据统计,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华北地区被焚毁的教堂超过2000座,传教士伤亡数百人,直接动摇了列强通过宗教渗透中国的基础。 材料3:义和团通过揭帖号召民众“不穿洋布,不买洋货”,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捣毁洋行、外资工厂的行动。如天津义和团冲击法租界的外资商号,迫使列强在华商业利益遭受重创。 材料4:美国驻华公使康格在1900年6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