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生物开学考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生命科学发展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的假说认为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彼此分离 B. 萨顿通过对蝗虫细胞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 格里菲思通过实验证明DNA是将R型肺炎链球菌转化为S型菌的物质 D. 沃森和克里克主要以DNA的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 2. 下图为某二倍体植物核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模式图,其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DNA片段中含有3个起始密码子 B. 若该DNA片段中出现多个a基因可能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C. a、b、c三个基因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D. 基因是DNA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 诱导契合学说指出,酶的活性部位并非固定不变,当底物与酶的活性部位结合时,酶的活性部位会发生构象变化,这种变化使酶的活性部位与底物结构互补,从而实现高效催化。酶与底物的这种动态识别过程称为诱导契合。根据这一学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酶活性部位结构适当改变,可能提升酶的活性 B. 诱导契合学说解释酶如何通过构象变化与底物结合 C. 诱导契合学说否定了酶具有专一性特点 D. 图1和图2两个模式图,图2更符合诱导契合学说 4. 如下四幅图表示了在“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搅拌强度、时长等都合理)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相关含量的变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表示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B. 图乙表示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放射性含量的变化 C. 图丙表示“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 D. 图丁表示“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 5.现有①、②、③、④四种细胞器:①———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细胞器;②———支原体细胞内唯一的细胞器;③———部分植物细胞具有且含有DNA和RNA;④———在神经细胞突触小体中含量丰富的细胞器。下列对这四种细胞器的判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中的抗原呈递细胞中含有大量的① B.②中也存在碱基互补配对过程,配对方式是A与T配对,C与G配对 C.③中含有光合色素,可用无水乙醇进行提取,层析液进行分离 D.④在神经细胞突触小体中含量丰富,可以为神经递质的释放提供能量 6.如图所示为浆细胞局部的电镜照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感染后,机体会通过体液免疫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 B.研究浆细胞对疫苗开发、自身免疫病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 C.浆细胞的大细胞核和显著的核仁,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D.二次免疫中,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 7.下列有关进化与适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适应相对性的直接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和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使具有有利性状的个体生存下来 C.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D.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发生的错误不利于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