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4137

2026届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题型专练---情感变化(含答案)

日期:2025-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4次 大小:322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6届,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题型,专练
  • cover
2026届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题型专练--情感变化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归嵩山作① 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③。 【注】①这首诗是王维任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这首诗的情感写得很有层次,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情感变化。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古人说“欧公情韵幽折,往反咏唱”,是说欧阳修的诗歌表达情感含蓄曲折,试分析该诗中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夜长 王勃 秋夜长,思故乡。 秋思落谁家,寒灯独坐愁。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酬。 绵绵此恨何时已,纡郁襟怀须自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变化。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下列小题。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赵鼎①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②,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释】①赵鼎:南宋初年中兴名臣。②华胥梦:语出《列子·黄帝》,讲的是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帅长,一切崇尚自然,没有利害冲突。 .“分明一觉华胥梦”是本词的“词眼”,由此看到词人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诗句对词人的情感变化作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雨花台 魏禧① 生平四十老柴荆②,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剪伐到园陵③?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④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声! 【注】①魏禧,生于明末,明亡后,隐居翠微峰。②老柴荆,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贫贱。③园陵,指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之墓。④冠盖,官僚们的华贵冠服车盖。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薛秀才南游 许浑 姑苏城外柳初凋,同上江楼更寂寥。 绕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潇潇。 怜君别路随秋雁,尽我离觞任晚潮。 从此草玄【注】应有处,白云青嶂一相招。 【注】草玄:淡于势利,潜心著述。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过程。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出门 [清]陆次云 回首望家山,渐远山渐低。 倾听岸傍语,乡音已渐移。 放舟入大河,烟水无端倪①。 偶逢相识人,遥呼心依依。 无如②交行舟,倏忽已远离。 【注】①端倪:边际。②无如:无奈。 在叙事中,诗人的情感发生了变化。请结合本诗对作者情感的变化加以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题。 暮春 王禹① 寂寞红芳又一年,老郎空解惜春残。 才闻莺啭夸杨柳,已被蝉声哭牡丹。 壮志休磨三尺剑,白头谁藉两梁冠②。 酒樽何必劳人劝,且折余花更尽欢。 【注】①王禹:北宋诗人、散文家,因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调。②梁冠:有横脊的礼冠,古代帝王大臣所用的冠帽。 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答案:①前两联写出发时看到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②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诗人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心境。③尾联,诗人写自己要闭门谢客、静心独处、不问世事,情感趋向恬淡平和。 解析: 首联写诗人系舟岳阳城下的所见所闻。诗人由钟声想像城里的和乐景象,与其城外漂泊、闲卧孤舟形成鲜明对比,虚实相映,激起心中缕缕归思。颔联则描写诗人从沉思中醒来所见江上空旷开阔的景象,以表现心中的愁思。颈联写诗人的思绪返回现实,闻歌而顿生感慨。尾联写轻舟短楫,疾去如飞,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