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含答案解析(16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孝文皇帝,虽于大臣持法不纵,然性宽慈。进食者曾以热羹伤帝手,又曾于食中得虫秽之物,并笑而恕之。宦者先有谮帝于太后,太后大怒,杖帝数十,帝默然而受,不自申明。太后崩后,亦不以介意。 孝文皇帝听览政事,莫不从善如流。哀矜百姓,恒思所以济益。天地、五郊、宗庙二分之礼,常必躬亲,不以寒暑为倦。常从容谓史官曰:“直书时事,无讳国恶。人君威福于民,史复不书,将何所惧?”南北征巡,有司奏请修道,帝曰:“粗修桥梁,通舆马便止,不须去草铲令平也。”凡所修造,不得已而为之,不为不急之事损民力也。巡幸淮南,如在内地,军事须伐民树者,必留绢以酬其直,民稻粟无所伤践。 (选自《魏书·帝纪第七》,有删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并笑而恕之 (2)恒思所以济益 (3)常必躬亲 (4)必留绢以酬其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又曾于食中得虫秽之物”中的“于”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苟全性命于乱世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皆以美于徐公 D.至于斟酌损益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默然而受,不自申明。 (2)不为不急之事损民力也。 4.一代大儒真德秀评价孝文帝:“元魏孝文号为贤主”。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跋李庄简公家书 [南宋]陆游 李丈①参政罢政归乡里时,某②年二十矣。时时来访先君,剧③谈终日,每言秦氏必曰咸阳⑤愤切慨慷形于色辞。一日平旦来,共饭。谓先君曰:“闻赵相⑥过岭,悲忧出涕。仆不然,谪命下,青鞋布林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方言此时,目如矩,声如钟,其英伟刚毅之气,使人兴起。 后四十年,偶读公家书。虽徙海表⑦,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尽垂范百世,犹想见其青鞋布袜时也。 淳熙戊申五月己未,笠泽陆某题。 (选自《渭南文集》) 【注释】①李庄简公:即李光,抗金领袖之一。宋高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因坚持抗金和反对秦桧“盗弄国权,怀奸误国”而罢官。后遭秦桧党羽陷害,远贬琼州。死后,赐谥庄简。②丈:对长辈的尊称。李丈,指李光。③某:自称的谦辞。下面的“仆”也是自称的谦辞。④剧:激烈,热烈。⑤咸阳:此处用来影射秦桧。⑥赵相:赵鼎,宋高宗时两度为相。因反对秦桧和议,被贬崖县。⑦海表:指海南岛。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闻赵相过岭,悲忧出涕 ②青鞋布袜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 ③虽徙海表,气不少衰 2.用“/”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每言秦氏必日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 3.上文是如何表现李光的“英伟刚毅之气”的?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4.请你根据上文和相关注释,推断李光“丁宁训戒”的内容,并结合陆游的诗词简述陆游受到的影响。 三、青春之志坚 【甲】竹赋① [宋代]王炎 晦叔读书南斋之上。路折西南,万竹苍然。 其偃蹇⑦挫折者,如忠臣节士赴患难而不辞。其婵娟萧爽者,如慈孙孝子侍父祖而不违。其挺拔雄劲者,气毅色严,又如侠客与勇夫。其孤高介特③者,格清貌古,又如骚人与臞④儒。 予虽朝夕吟啸于其下,曾无以名其美而状其奇。 然泛观宇宙,万物均函育于一气,而有刚柔坚脆之不齐:荣者必悴盛者必衰实繁者易剥⑤色丽者早萎。惟松柏之有心及竹箭之有筠⑥,足以阅寒暑而贯四时。春日载阳,竹于是时清而不腴;冬日祁⑦寒,竹于是时秀而不癯。今而后见其含德之有常,特操之不移。 【注释】①选自《双溪类稿》,有删节。赋:古代的一种文体。王炎,南宋人,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文中“晦叔”指作者自己。②偃蹇jiǎn:弯曲的样子。③介特:孤高,不随流俗。④臞qú:同“癯”,清瘦。⑤剥:脱落。⑥筠y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