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4~2025学年度春季学期(半期)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 (全卷总分:6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一律用2B铅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是隋唐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其中②处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可能是( ) A. 隋朝建立 B. 隋朝灭亡 C. 隋朝统一全国 D. 唐朝建立 2. 隋文帝虽大行改革但保证了人民的基本权益,也在事实上避免了战乱的威胁。而炀帝虽然功绩斐然,但急于建“不世之功”,为了一已名义,滥用皇权终引发大乱。由此可知,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 A. 隋炀帝改革币制 B. 隋文帝实行改革 C. 隋炀帝急于求成 D. 隋文帝滥用权力 3. “这一运河网络,使隋帝国能以南方的粮食和其他物资供养洛阳,并且给北方边境提供战略后勤保障。”材料意在强调,运河网络( ) A. 提高了行政效率 B. 加重了百姓徭役负担 C. 促进了民族融合 D. 有利于巩固隋朝统治 4. 在封建的男权社会中,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引发了时人和后人的广泛关注和争议。对其评价最精准的是( ) A. 严刑酷法,残暴无度 B. 颇有作为,推动发展 C. 奢靡腐化,心狠手辣 D. 政治清明,开元盛世 5. 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击败东突厥,护送文成公主入藏;唐高宗时,唐朝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唐穆宗时,唐蕃订立友好盟约。这主要反映了唐朝( ) A. 社会经济繁荣 B. 民族政策灵活 C. 社会风气开放 D. 中外交往频繁 6. 唐朝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他们跟随使节来华,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主要是( ) A. 传播先进日本文化 B. 求取佛经教义 C. 颂扬西方文化 D.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7. 贞观十三年,统计户数是312万,开元十四年,近707万,开元二十年,达786万。开元中期米价每斗13文,开元后期稳定在20文以下,“天下无贵物”。社会治安稳定,“远道数千里,不持寸刀”。上述材料可用于说明唐朝( ) A. 达到鼎盛阶段 B. 重视选拔人才 C. 诗坛气象万千 D. 藩镇割据严重 8. 某同学用下图概括唐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图中“?”处在位的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图中的“?”处应填充的是( ) A. 唐太宗 B. 李渊 C. 唐玄宗 D. 唐高宗 9.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诗坛名家辈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诗圣”对“诗仙”的评价。“诗仙”“诗圣”是( ) A. 韩愈、李白 B. 李白、杜甫 C. 韩愈、杜甫 D. 李白、白居易 10. 从下表可以看出隋唐时期科技( ) 名称 地位 赵州桥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唐本草》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A. 吸收了外来文化 B. 走在了世界前列 C. 影响了周边国家 D. 促进了农业发展 11. “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虽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它指的是( ) A. 五代十国 B. 春秋战国 C. 魏晋南北朝最五 D. 辽宋夏金 12. 据统计,北宋宰相共有71人,科举出身的有65人,约占92%;副宰相153人,科举出身的有139人,约占91%。南宋时期科举出身的官僚比例更高。这一现象源于( ) A. 宋代选拔官员的办法发生变化 B. 宋代科举考试的题目难度降低 C. 宋代大幅度增加科举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