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5000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09-20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413987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政治,哲学,必修,统编,高中,世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对我国在全球治理、区域协调发展等政策中体现的联系观点的分析,使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科学性,增强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与支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透过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认识事物之间真实的、本质的联系,反对主观臆造联系,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3.公共参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身边的生活实际,运用联系的观点对公共事务进行思考和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社区等公共活动,在实践中理解个体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提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和责任感。 4.法治意识:在分析社会经济、生态等领域的案例时,渗透法治观念,让学生明白在利用联系推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例如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联系中,认识到依法治理、依法保护的重要性,增强法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联系的特征: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是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理解这些特征,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世界的普遍联系状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深入的讨论,让学生清晰认识到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联系是客观存在且形式多样的。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这一关系在生活和实践中广泛体现,对学生理解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探讨,帮助学生掌握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原理,明确在不同情况下如何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系统优化的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系统思维在解决复杂问题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让学生了解系统的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 (二)难点 1.理解“联系的客观性”与“人为事物联系”的关系:学生容易将人为事物的联系误解为可以随意创造或改变,难以理解其客观性本质。通过具体案例的深度剖析,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但仍然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遵循客观规律,从而突破这一难点。 2.运用联系观点分析现实问题:现实问题往往复杂多变,涉及多种联系。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难以准确识别和运用联系的原理进行分析。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时政热点和生活案例,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训练,逐步提高学生运用联系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系统优化方法中综合思维的培养:综合思维要求学生从整体出发,统筹考虑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对于习惯于线性思维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通过具体的系统案例分析、小组合作探究以及实际操作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综合思维的方法,学会从整体上优化系统功能。 三、学情诊断 1.知识基础:高二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哲学常识,对事物之间存在联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尚未形成系统的哲学思维和理论体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观察到一些简单的联系现象,如四季更替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但对于联系的深层次内涵和哲学原理缺乏深入理解。 2.认知能力:此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发展,但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案例和直观的材料辅助理解。他们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但在面对复杂的哲学概念和现实问题时,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还有待提高。例如在分析多个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时,可能会出现顾此失彼、只看到表面联系而忽略本质联系的情况。 3.学习特点:高二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表达欲望,乐于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