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一) 第一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统编版)逻辑与思维 202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考情考向 01 课程标准 考情预测 1.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 2.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 ; 3.学会正确运用判 断 ; 4.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1)从命题内容上看,性质判断的类型区分、关系判断的对称和传递关系、复合判断的类型区分和真假值是考查的重点 (2)从考查形式上看,主要考选择题,主观题也会有所考查 (3)命题常从生活逻辑的情境出发,重点考查复 合判断的推理规则。 本课体系 02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含义: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基本特征:有所断定;有真假之分 表达: 通过语句表达 类型: 含义、构成、意义 关系的性质: 对称性关系、传递性关系 含义、构成、意义 逻辑性质 含义、构成、意义 种类: 充分、必要、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简单判断: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复合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含义、构成 种类及要求 含义、构成、意义和要求 种类: 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 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正确运用判断 判断的 概述 正确运用 简单判断 正确运用 复合判断 03 复习题 课堂练习 一、 判断的概述 二、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1.运用性质判断的必要性是什么?什么是性质判断(直言判断)?P32 2.性质判断是怎样构成的?什么是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P33 3.性质判断是怎样分类的?P33-34 4.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哪些问题?P34 5.运用关系判断的必要性,什么是关系判断?P34 6.关系判断的构成是怎样的?P35 7.什么是关系判断对称性和传递性?P35 8.把握对象的性质和对象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意义?P36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一)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使用判断的原因和判断的含义P30 2、判断的基本特征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1、判断的表达:语句 P32 2、判断的类型 P32 3、检验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社会实践 ⑴对对象有所断定 ⑵有真假之分P31 ⑴简单判断(二类) ⑵复合判断(三类) 考点解读 04 含义 基本特征 检验标准 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肯定)的思维形式(判断又称命题)。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有真假之分 (或者真,或者假) 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 ①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判断 ②不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二者关系 (断定和真假的关系) 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一、判断的概述 1.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考点解读 04 判断与语句 的关系 表达的形式 应注意的问题 判断是通过语句(≠语词)表达的。 判断是语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物质载体\语言形式。 ①判断都要用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 一般来讲,陈述句、反问句可以表达判断,疑问句、部分祈使句、部分感叹句不表达判断。 A.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多句一义) B.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一句多义) ②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语句表达判断是应注意: A.要有真假断定; B.要排除语句歧义 2.判断的表达 考点解读 04 总类型 简单判断 复合判断 含义 类型 定义 举例 断定事物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断定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简单判断 断定对象在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