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5808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5-09-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98820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9课,辛亥革命,课件,2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9课 辛亥革命 统编版新教材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二次革命 1911.10.10 1894年 概念解析 辛亥革命 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因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广义: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 兴中会成立 武昌起义 宣统帝下诏退位 1912.02.12 广义 武昌起义 狭义 导言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下令将已准交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转而向外国银行借款修路。随后,又命督办川汉、粤汉铁路大臣强行接收广东、四川、湖南、湖北铁路公司。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损害了民间利益,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武昌起义是怎样爆发的 中华民国是怎样建立的 一、武昌起义 (一)武昌起义的背景 阅读课本,归纳武昌起义发生的背景。 保路运动示意图 ①1911年9月,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到四川镇压保路运动,武昌空虚 ②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积极谋划起义 ③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 一、武昌起义 (二)武昌起义的概况 阅读课本,了解武昌起义的概况。 (1)时间: (2)主力: (3)过程: 1911年10月10日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 占领武昌城 武汉三镇 取得胜利 成立湖北军政府 黎元洪为都督 各省响应,清朝土崩瓦解 (4)结果: 二、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建立统一的中央政府 1911.12 1911.10.10 武昌起义 孙中山当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归来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912.1.1 二、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梳理中华民国建立的概况,完成下列表格。 时 间 首 都 临时大总统 副 总 统 立法机构 纪 年 意 义 1912年1月1日 南京 孙中山 黎元洪 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代表任参议员 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改用阳历 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 公元纪年=1911+民国纪年 民国纪年与公历的换算 二、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 (2)内容 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国家性质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人民权利 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政治体制 ④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二、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行政权 (总统、国务员) 立法权 (参议院) 司法权 (法院) 制衡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 民国政府中央权力运行示意图 责任内阁制 防止专制独裁 三权分立 (3)评价 性质 进步性 局限性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 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阅读课本,梳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4月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武昌起义后 袁世凯镇压革命军 先后攻陷汉口、汉阳 湖北军迫于压力 谋求和平实现共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 孙中山迫于压力表示 ①如果清帝退位 ②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 自己即行辞职 推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 在袁逼迫下宣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